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他为什么害怕上学

(2013-07-23 00:51:18)
标签:

心理咨询

羞耻心理

父母

杂谈

1、人口学资料:邹××,男,15岁,汉族,湖南某中学初二学生。

2、个人成长史:邹某系独生子,母亲是湖南某国企的老总,父亲是某单位的科室主任,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家族中其他表兄、表姐均在国内名牌大学就读,父母对其期望很高,要求也很严。邹某从小乖巧听话、学习成绩好,深得父母喜爱,尤其是母亲对儿子更是倍加呵护,凡事都亲力亲为,使邹某缺乏锻炼的机会,生活能力与同龄人相比要差一些,在处理生活中的事情时多依从于父母。在假期,因为父母两人都去上班,常将儿子锁在家里,邹某只好和电视做伴,渐渐变得孤僻,不爱与人交往。

3、身体与精神状态:来访者年貌相符,衣着整洁,说话虽有些胆怯,但语言清晰,思维逻辑正常,未查及幻觉、妄想及其他感知觉障碍,表情不太自然,伴有紧张、焦虑,自知力完整。

4、社会功能:来访者初一下学期开始害怕去学校,初二时休学一年,复学后又常跑回家,后来父母怎么劝就是不肯再去学校,不敢见人,因此父母陪同前来咨询。

【主  诉】

患者自初一下学期开始不肯去学校,不敢面对同学,进而发展到不愿出家门,害怕别人说自己,看不起自己,不敢与人交往。

【患者自述】(根据患者自述整理)

患者自述在初一下学期时,给班上一女生写过一张表示喜欢对方的字条,因为不敢当面交给那位女同学,便让另一位女同学帮自己传给对方,那位他喜欢的女生没有任何表示,自己开始没在意,后来觉得那位帮自己传字条的同学已经将自己写字条的事告诉了别的同学,认为大家都知道了自己的秘密,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看不起自己,遂不肯再上学。父母见其无法坚持学习,便为他办了休学一年的手续。休学在家时,因怕别人说自己有病,就极少外出,在家多以睡觉、看电视打发时间。因为正值青春发育期,对电视里的情爱镜头尤其喜欢看,有时自己忍不住会有自慰行为。一年后转学到另一学校,但依然不敢与同学交往,害怕同学知道自己过去的事,又因为离家远了更想家,于是经常不去学校,后来就坚决不上学了。因为不去上学,父母对他特别失望,经常很晚回家,冷落他,这使他很担忧。

【母亲反映】

邹某小学时成绩很好,也很听话,上初中后,逐渐变得对事情敏感,多疑,害怕呆在学校,见其不愿上学,便让他休学了一年。因休学在家,又担心他人说闲话,更不愿出门,甚至到爷爷奶奶家也需要父母的再三规劝才肯去。

【咨询者的观察】

   父母打份得体,谈吐得当,感觉面子观念很强。来访者身体消瘦,文静、内向,看起来很顺从,缺乏自信。

【评估与诊断】

来访者的问题是害怕上学,时间经历一年有余,从无法面对同学,不愿意上学,发展到不外出。因此本案例倾向于诊断为社交恐惧症。其成因如下:

从来访者的个人成长史及个性特征来看,他从小受父母宠爱,形成对父母的依赖,只要有困难都由父母出面解决,缺乏独立性和判断力,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以自我为中心,特别是在与人交往中,多从自己的主观体验出发,不善于与人打交道,较少考虑别人的感受,不太受人欢迎,朋友较少。

从生理上来看,来访者为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他渴望与异性交往,但被家长反对后不敢违抗,认为好孩子应该将精力用在学习上,而不应该过早地谈恋爱,但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育使他在内心深处更渴望了解异性和两性之间的关系,于是只好从影视节目中得到补偿,又由于影视节目良莠不齐,学校和家庭都没有对这个年龄的孩子进行健康的性教育,无法形成正确的性道德观,受情爱镜头的刺激不能自持,养成了自慰的不良行为,并因此而自责。

从社会支持来看,来访者不去上学,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和理解,以前凡事依赖父母,但唯独在不去读书这件事上,父母和自己是对立的。这造成了来访者的无助感,加剧了内心的压力和焦虑。

从诱发事件来看,字条事件使他感到羞耻,害怕被人笑话。

学习压力、羞耻心理与敏感的人格特征与后来的字条事件共同导致他对同学和学校的恐惧。加上父母的不理解,更加加重了他害怕与人交往的焦虑心理,导致出现社交恐惧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