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黑就是白,不是正确就是错误,简单地把这个世界定义为“非此即彼”的两个对立部分,没有折衷的余地,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极端式思维。具有极端式思维的人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认为一个人不是朋友就是敌人,要么是最亲密的朋友,要么是根本就不值得交往的。如果朋友的所作所为稍稍不合心意,很容易就被他判定为不适合交往,开始疏远乃至断绝朋友关系。
极端式的人际交往是不受欢迎的,由于对人过于苛刻,太强调自己的判断标准,坚持自己的观点,周围的人会感到他要求太高,难以相处。就他们本人来说,虽然表面上表现得非常自信,内心却是有着很强的矛盾冲突,压力很大,食不甘味,寝不安眠,无法安心工作。在极端式的人际关系中,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逆反心理所导致的极端,持有逆反心理的人总爱与别人抬杠,以此表明自己的标新立异。对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说好他偏说坏,你说一他偏说二。
否认别人,肯定自己,常使人产生反感和厌恶。如果你是这样的人,你是否能足够清醒地意识到呢?如果意识到了,又该怎么处理呢?也许“中庸之道”可以帮一个大忙。《中庸》里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意思是说,把持中间的立场,不走大是大非的极端路线,才是为人处事的真理。不可否认,完全的中庸主义会导致难以区分黑白对错,和稀泥、和事佬,不追求上进和甘于平庸。然而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不偏不倚,把握中间的立场,有助于全面地看问题。恰当地站在中庸的立场,会使自己远离大是大非的选择,远离压力的困扰。47现实工作中,由于公司中的人际关系非常复杂,人们往往在利益的驱动下形成相互对立的小派系。一不小心站错了队伍,就会把自己与别人对立起来。这时如果采取极端的态度,那么你的对手的数量往往会超乎想象。他们会对你设置种种障碍,使你的工作无法顺利开展,阻力陡然增大。而适时地采取中庸之道,与大部分人保持一种适度的距离,远离是非的冲突,无疑是明哲保身之举。爱走极端的人们,在坚持原则下学会适度的中庸,会发现人际关系中的问题是如此容易解决,极端所导致的心理压力也就很容易被化解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