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0年,世界音乐大师贝多芬出生在德国一个传统型家庭里。他的父亲是宫廷的乐师,因为怀才不遇,脾气十分暴躁。贝多芬的音乐天赋从幼年时已显现出来,这给了忧闷的父亲一丝安慰。不管寒冬酷暑,父亲都要贝多芬每天练习钢琴和小提琴8个小时,只要贝多芬弹错一个音符,他就用棍子打他。贝多芬11岁时向宫廷乐师聂费学习风琴演奏。聂费发现了他的音乐才华,开始教他作曲的技巧,并且要他在乐团中担任风琴手,从此贝多芬正式走向音乐之路。
1792年,贝多芬来到维也纳,向海顿学习作曲,逐渐走上了他伟大而又坎坷的音乐创作之路。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发现自己的听力急剧下降,这对于一个处于音乐创作巅峰期的音乐家来说,无疑是世界末日的到来!贝多芬和耳聋进行了顽强的抗争,耳朵听不清楚,他就用心灵去感应音乐!在他最痛苦的时候,他说出了一句千古传颂的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
在贝多芬患病治疗期间,他还创作了交响曲《英雄》《命12运》,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这是从贝多芬心底流出的乐章,更是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呐喊!美国著名探险家约翰·戈达德出身清贫,但15岁那年他写下了自己《一生的志愿》:要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要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额麦金利峰;驾驭大象、骆驼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写一部乐曲;写一本书;拥有一项发明专利;给残疾儿童筹集100万美元的捐款……
他洋洋洒洒列举了127项人生的宏伟志愿,很多人看了之后都望而生畏,说他是痴人说梦。但44年后,约翰硬是把一个个近乎空想的夙愿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现实,完成了他《一生的志愿》中的个愿望,并继续前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