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原心理医生:逆境认知的作用

(2012-11-10 00:50:09)
标签:

太原心理医生

逆境

杂谈

     人的认识活动只对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具有最高的调节作用。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也就在于人有意识而支物不具有意识能力,在对待逆境的问题上,人的意识的制约作用理是显而易见的。前面我们已经谈到过,人在遭受逆境之后,是否会产生逆境心理与情屠反,以及逆境心理和情绪反应的强度如何,不只在于逆境本身,而主要取决于人们对逆境及其意义的认褒、评价和理解,即对逆境心理的认知。
        外界刺激是通过认知而作用于情绪,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行为的。由于人对逆境的认识不同;所以,在意识的调节下,同样的挫折情境,对不同的人来说,就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逆境反应:有的人会感到自己遭遇了严重逆境,于是情绪反应强烈,身体也很快进入紧张状态,忧郁、焦虑、压抑、忧心忡忡,或者愤怒、焦躁、坐卧不安,甚至采取攻击行为等;有的人则可能并不认为这对自己造成了什么逆境,没有丝毫的逆境反应;也有的人可能只感到轻微的逆境,因而也只有轻微的反应。因此,调整人的意识过程,尤其是调整人的认知结构,改变认知过程,健全自我意识,就有助于增强人对挫折的适应能力,消除挫折对人的不良影响。
       认知理论强调认知过程对行为的重要性,认为行为和情绪的产生,有赖于个体对情境所作出的评价,而这些评价又受个人的信念、判断、想象、价值观等认知因素的影响。如果认知过程发生错误,就可能导致错误观念,继而产生不适应的行为与情绪。此外,规则如果不分时间、场合,刻板地加以运用,其行为与情绪也会是不适应的。在认知结权的诸因素中,其关系可能是协调的,也可能是不协调的。认知因素之间的失调会使人感受到矛盾和冲突,会使人感到不愉快,感到焦虑。于是,人们会想方设法去减轻或解除这种不协调状态。而在人们的认知体系呈协调关系时,则会努力保持这种协调关系,避免与已有的认知因素相矛盾的信息。在逆境中的认知因素,则是人们想减轻或解除失调动机的强烈愿望。如果这种要求不能实现,就可能产生更强烈的挫折感,甚至出现心理障碍。经常性的严重的认知失调和挫折感,会产生一系列的紧张情绪的反应,从而损害人的个性结构的完整性和协调性,危害人的心理健康。例如,女儿找了一个男朋友,但是母亲反对,这对女儿来说是一个挫折,是由于女儿和母亲对男方的认知和评价不同而造成的。为了消除这种认知上的不协调。而女儿会努力试图说服母亲同意自己的意见。如果母亲坚持自己的意见,拒不同意,女儿的努力失败,那么这时女儿将会产生更强烈的挫折感,并导致情绪、行为上的一系列消极反应。在母女间的认知达到协调,这一危机圆满解决之前,女儿心理、行为可能都会常常处于不协调的状态。
        但是,人们如果能够主动调整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认识、看法和态状,如母亲和女儿之间有一方退让,或将双方的认识折衷、融合成为一个新的看法,达成共识和一致,也就可以调整自己的情绪,从而解除自己的若恼、焦虑与郁闷。这也就是说,面对逆境,有了正确的认识,才会有适当的,反应和行动,才可能化害为利,变消极为积极,达到良好的适应。否则在逆境之中,又缺乏正常的认识,就可能使逆境的感受更加沉重,情绪反应更加强烈,愈加陷于困境而不能自拔。通过改变人们的认识,而达到改变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这也就是逆境的认知理论要通过人的认知活动和意识过程,来改善其逆境境遇和精神面貌的关键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