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抉择与艺术指向
(2012-10-16 01:02:32)
标签:
李后主
人间词话
《菩萨蛮》
审美意识
杂谈
|
|
后主词历来为研究者所推重,尤其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给予他极高的评价。他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在他的评价体系中,李后主具有划时代意义,他是使词由非主体性的应歌创作转化到实现自身价值的主体创造的开创者。就词史的发展来说,将词导入宇宙世界确实具有开创性,但是,能不能说他的创作是“士大夫之词”确实是具有争议的一个话题。他的悲剧性审美体验在多大程度上具有超越性是值得我们重新予以认真辨析的,他的词作所蕴含的悲剧意识具有的弥合功能使得作者主体的审美意识得到了彰显。
本节主要结合后主人生经历的变化来探讨这一问题,进而揭示他所特有的审美心理体验。一、生活抉择与艺术指向当生命的原生态遭受破坏,每个人都会悲伤。何况是李煜这样一个
“天真浪漫朴质人”。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正是因为生活空间的狭窄而又内容丰富,后主看待事物的眼光很单纯。单纯的心灵一旦遇见复杂的事件则会相当敏感。阅读后主前期的词作,你会觉得他笔下爱情的幽会是如此的有趣,他的“笙歌吹断水云间”(《玉楼春》)的“夜宴”生活是如此优雅。可以用他自己的一句词形容作品风格,那就是一种“梦迷春雨中”(《菩萨蛮》)的样态,作品呈现朦胧而清新的感觉。准确地说,李后主具有自觉的审美意识仅仅是在亡国之前,而成为阶下囚之后,他的作品主要是以抒发悲情作为创作目的,不再包含过多的自觉的艺术审美因素,而是偏重于情感体验。
作为皇帝的他具有在局域范围内选择生活、享受生活的权力。他自然将价值取向集中于此,体现出来就是以艺术体验为中心进行创作,这一点从他的词作中就能够感受得到。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