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家的心灵世界
(2012-09-26 00:03:55)
标签:
三岛由纪夫
都灵
佛洛伊德
诺贝尔文学奖
悲剧性
|
|
文学创作是一种复杂的心灵历程。佛洛伊德和近代的心理学家都相信,“创作象征着潜意识冲动和冲突的升华。”佛洛伊德又说,在从事一种创作之前,必然会经历一段很长的“潜意识思考”的过程,亦即在创作之前先经过“我思”这个阶段,然后再透过理性的思考而产生优美的作品。有些文学家有一项不为人知的“悲剧性格”
“作品是文学家心态的投射。”事实上,一点也没错,一项作品的产生,往往代表着文学家思想与人生观等的整合。然而,当我们翻开诺贝尔文学奖的得奖作品时,也许我们都将惊讶地发现,这些作品往往充满着忧凄的色彩、悲天悯人的人生观,以及作者内在茫然的企求。心理学家认为,几乎每个文学家都拥有一颗敏感的心,就因为它敏感,所以可以思寻天地之妙、万物之玄。然而,感悟愈多,所感到失落的事情也必将愈多,而这种作家第堆积的伤感,茫然的企求以及对宇宙的“失恋”,即是文与三学家作品风格的泉源。
太原心理咨询师:这种风格有一部分是源于文学家所具有的学
“悲剧性”人格特质,如切腹自杀的三岛由纪夫,投昆明心湖自杀的王国维,以及对生命感到无助的海明威等,都灵具有这种倾向。由于悲剧性格的潜伏,他们会逐渐地发现这个世界不再亲切,幻景不再是美丽的神话,宇宙也不再是光明的使者,而是沉默的凋零。在他们眼中,习俗可能都是可笑的谎言,此时,他们或许会基于自我的判断而卷入悲剧里。卡谬曾说:“文学家一方面接受了生命的失败,一方面又拒绝生命的希望。”这也许就是拥有悲剧性格的文学家的最佳注解吧!要不然三岛由纪夫怎么会在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后,凄美的零落呢?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