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情绪怎么缓解
(2012-09-19 00:43:27)
标签:
健康欧洲碳水化合物心情舒畅体育锻炼杂谈 |
1.保证足够的睡眠。睡眠不足,大脑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就不能正常地学习、工作和处理问题。过度紧张会影响人的睡眠质量,导致久久不能入睡或失眠。为此首先要减轻压力,遵循体内 “生物钟”的规律,坚持每天晚上按时上床睡觉。不要暴饮暴食,感觉吃饱即可。就寝前两小时少喝水,临睡前最好不要加餐。休息的场所应当保持安静。你可以在睡前放松,让自己感到心平气和,比如说进行热水浴,喝一杯热牛奶,看一点轻松的读物,听平缓优美的音乐,这样睡眠质量就能保证,精神也自然会充沛。
2.进行适当的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在于快乐。运动对于身体的价值如同睡眠对身体那样重要,通过运动产生的身体极度兴奋对紧张有减缓作用。正如睡觉休息一样,运动也能恢复能量的储备,能减少紧张和疾病,促使自己对生活采取积极的态度。体育锻炼除了可以使人肌肉发达、强壮筋骨、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自身免疫能力外,还有一种功效即调整内分泌系统,使之产生某种化学物质,进而可调节人的情绪,消除或减弱人的焦虑、紧张或忧郁。如有些体育爱好者当他们烦躁不安时,便踢场足球或跑几圈,使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运动本身,包括自己的步伐、呼吸、运动节奏的变化。运动之后就自然感到轻松了许多。有人把运动的优点总结为“8-1>8”,即在8小时里你花1小时去参加体育锻炼,你将会感到精力更充沛,注意力更集中,学习和工作效率会更高。
3.要有充足的营养供给。为了获得身体抵抗紧张所需要的精力和能量的补偿,须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在紧张的情况下,运动性反应同样消耗体内储存的营养,使肝脏分解糖分以补充能量。同时,身体对维生素C、维生素B、碳水化合物等的需求量极大,每次紧张一出现,这些营养成分便被利用上,但它们耗尽时,身体也就衰弱了,便会发出明确的营养危机信号。这时不仅要吃些鱼、肉、蛋等高蛋白的食物,也要吃充分的水果和蔬菜,以补偿维生素等。另外,多吃些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的甜食有助于情绪的快乐。
4.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观察到,胸襟宽阔、乐观开朗、心情愉快的人,一般精神不易紧张,健康长寿居多;反之,多愁善感、愁眉不展、压抑愤怒、小心翼翼、情绪悲观的人,一般易于紧张,多半是体弱多病的。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当一个人开怀大笑时,全身肌肉会发生运动,加强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加食欲,改善睡眠,促进健康。欧洲有句谚语“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笑颜常开,青春常在”。心情舒畅的人,在生活和工作时总是表现出生气勃勃,轻松活跃。因为心情舒畅,可以促进整个机体大工厂处于觉醒状态,不断动员各种器官正常地发挥作用,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保持健康。“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都表明精神愉快,有助于身体健康。
5.劳逸结合。学会娱乐,合理安排学习工作和休息,“有张有弛”才能保持心理和肌肉的平衡。有的学生在考前特别紧张、焦虑,这样的情绪又进而影响学习的效率。因害怕时间不够,天天拼命看书,使得大脑处于极度疲劳状态之中,身体也会受不了。所以你应学会劳逸结合,不要拿自己的身体作代价。
前一篇:求取学问的人,最大的毛病是妒忌
后一篇:太原心理咨询师解读失望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