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忍让打一场漂亮的人际交往之战

(2012-08-25 01:56:11)
标签:

歌德

六尺巷

曹咎

项羽

怒从心起

杂谈

      某些人的性格带有攻击性,这就是意味着另一些人往往无端地遭到挑衅。如果我们对所有的 “攻击”,都施之以“反击”的话,那我们生活的环境将充满火药味,于健康何益?忍让者,忍耐也,谦让也。一般说来,社交过程中若曾产生矛盾,绝不可能将责任完全归于其中一方,双方可能都有责任,当事人应该主动地“礼让在先”,从自己方面找出争执原因所在。忍让,实际上也就是让时间、让事实来“表白”自己。在社交中采取忍让的态度,可以让很多事情“降温”,可以摆脱相互之间无意义的纠缠和不必要的争吵。这使我们想起了歌德的“一笑法”。
        歌德有一天到公园散步,迎面走来了一个曾经对他的作品提出过尖锐批评的批评家。这位批评家站在歌德面前高声喊道:“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歌德却答道:“而我正相反!”一边说,一边满面笑容地让在一旁。歌德的幽默避免了一场无谓的争吵。有了歌德这样的“一笑”,就可以避免各种矛盾冲突,也可以消除自己的恼和怒。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既可以为自己摆脱尴尬难堪的局面顺势下台,又能显示出自己的心胸和气量。俗话说,“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期望爱情甜蜜者,难免有失恋的苦恼;一向和谐的家庭,也免不了有生活摩擦的争吵;被认为可信赖的朋友,可能会因偶尔的误会产生隔膜;为事业奋斗拼搏的人,也许会遭到平庸者的嫉妒……生活中的这种种“不如意”,常常考验着一个人的修养水平:有的泰然处之、从容对待,以真诚化干戈为玉帛;有的则怒形于色,耿耿于怀,因偏狭积小怨为仇端。学会忍让,这看似极简单的事,却有化解你生活中各样烦恼的神力,而使你人生路上充满信心、愉快和阳光。让是一种美德,亲人的错怪,朋友的误解, 讹传导致的轻信,流言制造的是非……当此时,生气绝对无助于使误解雾散云消,但一时的忍让却能帮助恢复你应有的形象,得到公允的评价和赞美。清代中期,流传一个“六尺巷”的故事。据说当朝宰相张英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邻而居,两家都要起房造屋,为了争地皮而发生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英出面干预。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完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院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到张家如此做法,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让一让,六尺巷。古代开明之士尚能如此,今天伙伴、朋友之间处理小是小非时,态度是否应该比照古人,甚至更为谦让呢?忍让成大事,反之,不忍让而“乱大谋”的事也屡见不鲜。楚汉相争时,项羽吩咐大将曹咎坚守城皋,切勿出战,只要能拖延刘邦十五日,便是有功。想不到项羽走后,刘邦、张良使了个骂城计,派兵城下指名辱骂,甚至画了画,污辱曹咎,惹得曹咎怒从心起,将项羽的嘱咐忘到九霄云外,立即带领人马杀出城门。
         真是,“冲冠将军不知计,一怒失却众貔貅”。汉军早已埋伏妥当,只等项军出城入瓮,霎时地动山摇,杀得曹咎全军覆没。忍让是一种眼光和度量,能克己忍让的人,是深刻而有力量的,是雄才大略的表现,这一点毋庸置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