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知道使自己变得抑郁的过程呢?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知道这一过程后,当我们知道某些行为容易引致情绪抑郁,而自己又想避开,便能如愿以偿;其二是,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出,在摆脱掉人为的抑郁过程中,肯特先生是采取何种行动的,这多么可和当初模拟“抑郁症患者”的行动形成对照。其实,我们只需懒懒地瘫坐在椅子里,垂下脑袋,蹋下双肩,就可创造出抑郁症。然后,在脑子里一遍遍地重复如下的话:“谁也无能为力,没人能帮助我,我没希望了,还是放弃努力吧。”并且,要连连摇头、叹息,伴之以哭泣。
一般说来,行为上抑郁了,情绪上的抑郁便随即而至。情绪继发于行为。只要通过有目的的行为,就可影响情绪,因此,引起肯特情绪抑郁的,正是我所做的一切(如特定的坐姿、特定的呼吸、重复一些令人失望的话)。到后来,只要笛笛走进他住的病室,坐上他那把椅子,就会很快唤起抑郁情绪。可见,把自己置于特定的场合,也能激发起抑郁情绪。那么,研究结束后,我们又如何把笛笛重新变成原来的他呢?首先,他应在身体方面积极活动起来,即使他并不愿意这样活动。实际上,当时的他,只愿躲开人群,蹩进黑暗的一角,静静地体味自己的那份悲哀与自怜。你也可以试着那样坐它一天,看看你的情绪(更不必说胃肠道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要想改变现状,只需起身轻松地走一走,打打球,跳一跳,这些都有一定效果。另外,增加各种各样的刺激也是必要的。听听欢快的音乐,看看明朗的色彩,也会引起一些情绪上的变化。我的许多朋友,对我知根知底,知道我原本是个又活泼又机敏的人,设法和他们交往,会有益处。甚至,把环境布置得清新明快,把衣着穿得鲜艳一些,都会情绪为之一振。是的,笛笛当时并不想做这些事。不过,他在一定程度上也还知道自己有必要这样做。因此,虽然他当时心情很低沉,他还是试着去做这些事。果然,一旦他投身于活动之中,他的情绪便发生了改变。这样一来,他便愿意开始活动并从中获得乐趣,这与他的需要及生活方式的变化相合拍,直到他重新恢复昔日的模样。当你感到抑郁时,你自然就有一种倾向,通过减少活动以及车轱辘似的丧气话使自己的抑郁加重,形成恶性循环。而洗洗盘子、散散步、打几下乒乓球或几乎所有的活动,都会有助于你改变现状。行为本身提高了情绪。当然,有些抑郁症会持续发展,直至体内出现生化变化。这样,便需要采取一定方法,把已紊乱的状态调整为稳态。
这时,可去找专科医生就诊,请他开出有效的抗抑郁药,而去看医生这一举动本身就是个良好的开端。一般轻度的抑郁,通过本书中所描述的性格培养和生活应变能力的练习,即可有效地加以克服。所谓严重的抑郁症,一般包括食欲丧失、睡眠障碍、自杀冲动、懒散、性欲缺乏等。若有这类情况,应找专业人员积极处理。不过,本书中介绍的方法仍可随时应用,互相并不排斥。精神科临床研究的结果,使我们确信,情绪会随着时间推移是有所波动。那些处于抑郁体验中的人,往往认为自己的抑郁状态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似乎正面对无尽的悲哀、失望及被人抛弃的状况。
但事实上,即便是最深重的抑郁症患者,也常出现情绪波动的波澜或涟漪。这种情绪变化与人体自然的生物节律也许有关。但无论如何,即便有最小的波浪,只要适时采取积极、切实的行动,就可以加以利用,使情绪愉快起来。比如,某一个早上,你睁开双睛,感觉身上的劲似乎多了些,那么,这个早上就可以成为你的起点。不过应记住的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不在一时一事,而在于,在任何情绪下都能把事情做好。这是每个成熟的人应追求的。
本文来源:太原圆成心理咨询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