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为主义的动机强化理论

(2012-05-29 23:07:10)
标签:

少儿

学习动机

行为主义心理学

求知欲

强化理论

杂谈

行为主义者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可以归结为刺激(S)—反应(R),刺激和反应之间不存在任何中间过程或中介变量,行为的动力只能到行为的外部去寻找。个体之所以表现出某种反应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这种反应和刺激因为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受到强化的行为比没有受到强化的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高。如果学生因学习而得到强化,如表扬,就会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反之就缺乏动机。
         S—R理论将动机解释为强化历史的产物。行为主义心理学把学习视为由外在因素控制的过程,忽视个体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种主张在教学中的运用,会导致教学过于注重外在强化,单一地利用奖惩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忽视了内在的学习动机,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难免会有负面影响。外在强化无法培养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如果只是根据分数或纪律表现等实施奖惩,过度的外在强化会削弱他们与生俱来的可贵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趋奖避罚的心态促使学生展开激烈竞争,但是获得奖励的始终是少数,大多数学生无法得到激励,落后的学生还要面临各种惩罚,如老师的批评,低人一等的感觉,持续的挫败感等。
        这种精神层面的惩罚在家长望子成龙的期待中被放大,求学没有乐趣,也缺乏动力,大部分学生被分数判定为平庸,他们不是苦苦挣扎,就是放任自流。这显然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