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摆脱死亡的诱惑

(2012-03-17 23:47:02)
标签:

本能

自杀未遂

情绪激动

生命

念头

杂谈

      自杀是人们有意识地、自愿地直接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是很复杂的现象,正常人与精神病人都可以自杀。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讲只有一次,为什么有的人却要放弃生命而选择死亡呢?弗洛伊德认为自杀与抑郁症一样,是人们将罪恶感和侵略感转向自身的结果,是自我摧残的结果。或者说,自杀就是谋杀。自杀者把有感情纠葛的另一个人的自我或本我“掺合”进了自身,并通过自杀惩治他们所愤恨的人。新精神学派认为,人们具有两种本能,即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人们之所以生机勃勃,热爱生活,是因为生的本能占上风,死的本能被压抑起来。一旦个人遭遇重大挫折,如个人健康不佳、失去自己心爱的人、事业受挫等,生的本能就会被削弱,人们对生活失去兴趣和信心,希望以死来解除生的痛苦。这说明死的本能已经占了上风,生的本能被压抑起来。如果没有人唤回他们生的本能,他们就会与生命告别。还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人的生活中得不到快乐、满足和公平时,他就会以死来报复他人,以博得别人的同情,引起别人的注意。许多自杀者自杀前的镇静和满足或许可以说明这种心态。自杀的情境是很不一样的,有的人是一时情急而自杀,有的人是蓄谋已久而自杀。前者称为冲动型自杀,他具有冲动性和突发性,常常是由于爆发性的情绪所致。如一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只因为一次晚上唱歌跑调被人讥笑而跳楼死亡。
       这种自杀难以预测和防范。一旦自杀未遂、情绪冷静以后就会后悔莫及。后者为理智性自杀,它不是偶然刺激和情绪激动而致,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自杀的。这种自杀的进程往往比较缓慢,时间较长,且往往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自杀。例如,某大学生因患肝炎而住院,治疗期间,他情绪低落,甚至拒绝治疗。曾与护士和同学谈过要自杀的企图,并说自己全完了。这并未引起别人的注意。患者曾以失眠为由,向大夫索要安眠药,存起来,当存到十几片时就准备吞下身亡。但药量不够,自杀未遂。经过同学和老师的安慰,病人心理状态有所恢复,表现得很理智。周围人以为他不会自杀了。
       不料,数日后,患者趁病房无人时,从六楼跳下身亡。可见,冲动型自杀虽难以预测,但是如果及时发现制止,认真加以劝慰,一般不会再起风波。而理智型自杀的预防则不那么简单,我们必须改变自杀者的态度和行为,及早发现他们的轻生念头,让他们悬崖勒马。生命是宝贵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怎样珍惜生命,摆脱死亡的诱惑呢?及时宣泄 当自己遇到挫折时,不能闷到心里,也不能委曲求全,应通过各种途径宣泄自己的痛苦,使情绪较快地恢复。例如,大哭一场告别痛苦,找人交谈倾诉痛苦,写日记、书信发泄一下,或踢场球、跳跳舞忘却烦恼。自杀的人一般性格内向,习惯把痛苦埋在心里,例如,夫妻一生气就是几天甚至几个月不与对方说话,这样小事变大事,不仅伤害夫妻感情,而且会伤害夫妻两人的身心健康。痛苦不发泄就会生根发芽,久而久之,有的人就会萌生轻生的念头。
       及早转移注意力 当自己烦闷、情绪激动时,不妨转移一下注意力,如与人聊天,参加一项活动、做一些感兴趣的事、回忆以往的美好生活等,这样就会逐渐使自己平静下来。三思而后行 当自己有轻生念头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忍耐一下就会避免做出傻事。这对于冲动型自杀者更为重要。接受心理咨询 当自己无法调节、摆脱不了死的念头时,一定要寻求专家的帮助,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放弃生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