惶惶不可终日怎么办?
(2012-02-01 23:36:45)
标签:
上海市
焦虑症
情绪反应
心理咨询
生理性
杂谈
|
|
53岁的王老师即将退休了。过去,她的生活一直安定幸福。但是,近几个月来却倍受一种莫名其妙的焦虑紧张情绪的折磨。开始是不想吃饭,心绪不宁。后来,竟然发展到整日不想吃,不能睡,坐立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她楼上楼下来回走动,不知所措,不敢出门,无法上班。有时候,看到太阳也焦虑、恐惧,不知自己能活多久。王老师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可又不知该如何摆脱。焦虑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
当人们即将面临危险或重大事件时都会产生这种情绪反应,如上台讲演有焦虑,首次面试会有焦虑,动手术也会有焦虑等等。焦虑是对未来的一种紧张反应,能够调动身心的潜力应付就要发生的事件。但是,如果焦虑紧张比较严重,不可缓解,影响到生活和工作,又说不出焦虑的具体原因,莫名其妙,无法控制,终日惶惶不安,提心吊胆就不是正常的焦虑反应,而是病理性焦虑。这种情况进一步发展就会成为焦虑症。王老师就是一例典型的焦虑症患者。焦虑症常表现为原因不明的持续性紧张,伴有多种躯体症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运动性不安等现象。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研究认为有1/5的人在一生中有过较严重的焦虑症状反应。焦虑症占心理咨询门诊病例的1/4。此症一般在16~40岁起病,50~60岁最多,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一倍。
焦虑症一般预后良好,疗效显著。据上海市医学心理咨询门诊调查发现,经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80%以上的焦虑症患者可以明显缓解,以至痊愈,恢复和适应社会生活。焦虑症的防治应做到:排除生理性疾病 许多生理性疾病都可呈现焦虑症的表现。因此,应首先通过医学检查排除躯体疾病,以免耽误病情。认知重构法 它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生活的态度,焦虑症患者不敢直面人生,面对现实,把世界想像得过分危险可怕。因此,首先应正视自己,把自己焦虑的问题写下来,变消极的生活态度为积极的生活态度。我们来分析一下王老师的情况,她之所以焦虑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时间如飞,我快要退休了,我快老了。*退休以后我怎么办?*谁也不需要我,我快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了。这些消极的态度不改变,就不能摆脱焦虑,所以,应面对现实,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处理问题。王老师可以这样想:*我快退休了,让年轻人去干吧,我该换一种角色了。
过去总是忙于工作,许多事情没有做,退休之后我就自由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活得更潇洒一些。*我要锻炼好身体,不要拖累孩子们,同时,也该结交点已经退休的朋友,不要让自己太孤独。把这些积极的想法记下来,经常思考,不断强化,描绘自己的美好未来。第二步,矫正行为,采用模仿、强化、幽默和积极暗示对焦虑进行矫正。模仿生活中的强者。强化自己的积极态度和行为,鼓励自己的成功,学会以微笑幽默的态度对待生活,用积极的暗示不断提醒自己。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