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心理咨询师解读:情绪的转换性
(2012-01-16 22:27:47)
标签:
太原
躯体形式障碍
转换性
症状
情绪状态
杂谈
|
|
情绪的过程包含着能量的积蓄与释放,其作用涉及到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以及生理活动的众多部分。如果情绪的能量固着于其中的某一特殊部分,则会使这一部分活动增强,在临床上显出症状。
从表面上看好像是与情绪无关的某些心理或生理症状,而实质是情绪能量的转换,与此同时该情绪的色彩也会变淡,这即是情绪的转换性。情绪的转换性可以是情绪与其他心理活动间的转换,也可以是各种情绪内部之间的转换,还可以是躯体形式的转换。前面所讨论的情绪的动力性、表达性与转换性均是能量活动形式,只不过转换性是一种固着的病态形式,并且情绪转换后其本身的情绪表现则不明显了,如焦虑的情绪转换为心脏的症状后焦虑则变的不明显了。情绪向其他心理活动的转换包括向感知、思维、欲望的转换。情绪向感知觉的转换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前面提到的怀疑染疥疮的那名高三学生就是情绪能量向感知系统的转换。另外还可能出现感觉过敏、感觉增强、感知觉的歪曲,在极端的情况下还可出现幻觉,如听到自己已故的亲人的声音,听到神灵的召唤等。情绪在思维上的转换症状较显而易见的是强迫观念。病人控制不住地出现某种没有必要,甚至与主观相违背的观念,或想一些没有必要的事情,如无法摆脱地回忆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经过。
另外还有“超价值观”及
“妄想”,如在强烈的情绪的作用下,认为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疾病,或认为自己被别人所陷害等,虽然多次事实证明病人的想法与现实不符,但仍不能让病人放弃自己的歪曲想法。情绪的能量还可以转化为增加某种欲望的动力,如有人在情绪不好时食欲会增加(或减少),似乎拼命进食(厌食)的过程可以减轻痛苦;还有病理性亢进,病理性酗酒、赌博、偷窃等,均可以从情绪的转换性上找到根源。情绪之间也可相互转换。在引起情绪的事物不变的前提下,由一种情绪状态转换成另一种情绪状态。如有人在遭到挫折失败时,习惯于用愤怒不满的情绪来反映,怨天尤人,而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时可能变成焦虑或抑郁。临床上常见到这样的例子,神经症病人的症状可能相互转换,某段时间是恐惧症,另一段时间变成强迫症且恐惧症状减轻或消失,再后来还可变成抑郁性神经症,而强迫症状又消失了。病人的症状虽然变来变去,但引起症状的原因是一样的。情绪向躯体的转化在临床上算是最常见的,某种情绪症状转化为某一躯体症状,且在躯体症状出现后该情绪相应减轻,有人也将这种由情绪转换而来的躯体症状称之为躯体形式障碍,不包括长期处于某种情绪状态下的躯体衰竭症状。躯体形式障碍几乎可以在躯体的各个器官及系统内产生。
较常见的症状有:心血管系统:心慌、气短、心前区疼痛、心跳间歇;呼吸系统:憋气、胸闷、哮喘、呼吸过快或过慢、咳嗽;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胃痛、反酸、腹泻、便秘、厌食;神经及运动系统:头痛、头晕、头胀、颤抖、抽搐、四肢及躯体疼痛、运动无能、失音、失明、失聪、躯体感觉丧失;泌尿生殖系统:月经紊乱、性功能障碍、尿频、小便困难、子宫疼痛。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出现以上症状而又找不到器质性的原因,那就要考虑是否出现躯体形式障碍了。总之,情绪是一种能量的转换过程。这种能量可以以情绪的形式表达,也可以以情绪以外的其他形式表达。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