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心理咨询师谈犹豫不决,决策困难的心理
(2012-01-15 01:16:37)
标签:
太原
黑白电视机
不能容忍
彩色电视机
毕业分配
杂谈
|
|
决策困难是强求者在行为方面的表现,在生活中他们难以作出决策,不允许自己决策失误,希望自己的决策永远是最正确的。社会、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我们每天都要面临许多新事情,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因为我们每天都要作出许多决策。要选专业了,是学文科,还是学理科?是学车工,还是学钳工?毕业分配,是到公司求发展,还是在科研单位搞研究?是留在国内,还是出国?是到国有企业,还是到外资公司?找对象,是找家庭条件好的,还是找自身素质好的?是找有文凭的,还是找漂亮的?孩子贪玩不学习,是强行管教,还是放任自流,或是循循善诱?单位经济效益不佳,是坐等好转,还是另谋高就?
形势变化了,许多人的观点和行动都发生了变化,自己是顺应形势而变,还是固守常规? ……
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强求者常常无所适从,他们不允许自己的决策失误,不允许有缺点,不允许有错误。因而面对选择时,他们总是犹豫不决,决定不下。选择了A,又舍不得B,选择了B,又放不下C,看中某一选择的好处,又不能容忍其坏处。然而他们忘了,任何选择都是利弊相兼的。两种以上的选择之所以构成对当事人的心理冲突,就是因为它们各有各的优点,又各有各的缺点,并且常常是不相上下。如果一种选择的优势明显强于另一种选择,那么也就用不着我们去费尽心思作抉择了。
例如,同样大小、同样价格的两台电视机,一台是黑白色的,一台是彩色的,我们用不着再多考虑,就会毫不犹豫地买走彩色的那台。但如果黑白电视机的价格低而彩色电视机的价格高,我们就需要去决策了,是花大价钱去买彩色电视机,还是花低价钱买黑白电视机。因此,我们不可能将各种选择的优点都占尽,而将其缺点都去除。这就注定强求者要终日与无穷的烦恼相伴了。抉择困难包括两个方面的表现,决策之前的犹豫不决与决策之后形成定势的病理性执著。前者是抉择困难的直接表现,后者是抉择困难的后继表现。
犹豫不决犹豫不决是指在面临选择时迟迟不能作出抉择,长时间在各种选择之间摇摆不定。当事人常常对各种选择的利与弊非常清楚,通常也已经过周密的调查与思考。因此,他们的困难不在于对各个选择的结果不够了解,而在于他们作出决策的过程本身,他们难以实施决策。心理治疗师在对他们进行治疗时,如果自以为自己比他们高明,更清楚哪种选择好、哪种选择不好,那就大错特错了。有时,病人似乎很在乎治疗者对他们选择的分析和决策建议,但实际上病人并不会真的去听从治疗者的建议。他们感兴趣的是治疗者帮他们分担了决策错误的责任,一旦实践证明决策是错的,那么病人会将责任完全推到治疗者身上,即使不真的去追究,病人的内心也会好受得多,至少他可以免于决策错误的内疚感。事实上,治疗者无论多么了解病人,与病人的感情有多好,都不可能比病人更加了解自己。
因此,治疗的目的是促使决策的实施,而非建议决策的方向,这也是心理治疗中不指示原则的具体体现。当倾向于某一方面(方)A时,决策实施的过程中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阻碍决策实施的进程:(1)不能接纳A的短处;(2)不能容忍失去B的长处;(3)A的优点下降,缺点增多(得到某种事物时会更加看中其缺点);(4)B的优点增加,缺点减少(失去某种事物时会更加看中其优点);(5)永远无法肯定所作选择的最后结局,“我作这种选择对吗”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担心。
从以上可以看出,当事人站在A、B或多种选择当中,无论向哪种选择迈进一步,都会同时受到以上五种因素的阻碍。这五种因素中任何一种都是强求者难以容忍的,因而他们唯一的方法就是回避(回避是又一种重要的心理病理)决策,处于一种选择前的暂时的平衡当中。但是,事物是变化的,这种暂时的平衡是不可能长久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其结局之惨比原来没有任何选择的机会更甚。有这样一则寓言非常贴切地阐述了这一道理:一头非常饥饿的毛驴面前摆着两堆青草,这两堆青草同样鲜嫩可口,但规定它只能选择其中的一堆而留下另一堆,这头毛驴站在两堆青草之间,选择了其中的一堆,又舍不得另一堆,选择了另一堆,又舍不得原先的一堆。如此难以决策,如此站在两堆可口的青草当中犹豫不决,最后竟被活活饿死。初听这则寓言我们会觉得可笑,但我们自己在不知不觉当中经常地干着类似的傻事:毕业分配,某位学生有两个公司的职位、一个留校名额三种选择的机会,对他来说哪个机会都不错,但哪个机会都非十全十美,由此迟迟决定不下。最后公司职位被人占取,留校机会也因犹豫不决而失去。某条件不错的女士20岁时有着众多的追求者,该女孩在其中较优秀的五位追求者之中迟疑不决。到25岁时其中两位另寻所爱,27岁时又失去其中一位,30岁时此五位条件不错的追求者都成家了,只有原先两位条件一般的追求者仍对她紧追不放。深思再三,实在无法忍受这两位追求者的人品及条件。当她40岁时已不再有人追求。她就这样走向了“大龄”,走向了孤独。某位携带巨款的先生在马路上遭到一位暴徒的抢劫,是冒着生命危险追赶搏斗,还是忍让保命?在犹豫之下歹徒逃之夭夭,最后,他也用不着选择了。
……
生活中人们面对选择时都会有些犹豫,尤其是在人生重大决策时。但心理健康者多会收集必要的资料,比较优劣后作出选择;实在难以取舍时,也多能随心所欲地凭着主观直觉、意愿,或借助一些客观的手段(如扔钱币、求“神灵”等)来作出决定。而强求者追求百分之百的选择正确,不能容忍事物的缺点,希望尽善尽美。遗憾的是我们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把握未来,谁能保证自己绝对不作失误的选择,一辈子不出错!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