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自卑情结

(2011-12-04 21:27:47)
标签:

美国

自卑心理

自卑感

心理能量

受教育程度

杂谈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在儿童时期表现优异,得到老师、家长和伙伴的认可,就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内心获得一种快乐和满足,长大以后也会表现得自信、有活力。相反,如果没得到积极的肯定,他们会产生一种受挫感和自卑感。心理学家指出,在许多情况下,自卑感和本人的智力、受教育程度、所处的社会地位等因素无关,而仅仅是源自心理上的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是对“自己不如他人”的确信。事实上,自卑心理人皆有之,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某些方面不如人而出现自卑是正常的,大可不必以此为耻而自暴自弃。克服自卑,一方面不要太在意自己的不足之处。有些人太过在意自己的缺点,认为自己是一只“丑小鸭”。事实上,在每个人的身上,都同时存在着长处与不足,关键在于自己如何看待它们。美国心理学家自卑情结麦克斯威尔说:“人的所有行为、感情和举止,甚至才能,与其自我意像是一致的。”不断地用“我能行”的心理暗示刺激自己,就可以培养出自信,取得成功。因此,在缺乏自信的时候,不妨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把自己最引以为荣的优点和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心中经常提起,从而反复地刺激和暗示自己:“我能行。” 再者,要搞清楚自己为什么而自卑。如果是不满意自己的身高、体貌等先天条件,则大可不必自卑。因为这都是无法更改的事实,只是自寻烦恼而已;如果因为自己的家庭条件、经济收入而自卑,那么有这些自怨自艾的时间,还不如早些想办法去改变自己的状况。而自卑心理的背后往往蕴藏着巨大的心理能量,只要打破自卑枷锁,能量即会喷涌而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