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别人说“活得太累”,自己也有这种感觉,而且越来越严重,但为了生计,不累又不行,真担心自己有朝一日趴下。
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足”、
“知止”,就是人们不受利欲的引诱,不作过分的奢求,这既不是什么耻辱,也不会有什么危害。如果不是这样,为了享乐而千方百计,日夜钻营,只能是心劳力绌,给自己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导致百病丛生,丧志折寿。有的人终日为钱财苦思冥想,唯利是图,不择手段,或贪污受贿,或巧取豪夺,或谋财害命。因贪心和私欲而做了亏心事,时时刻刻受到良心的谴责,终日心不得安宁,思不提休止,势必造成“精神内伤”,从而导致“身必败亡”
的恶果,因此,做人一定不要太贪,太贪就是慢性自杀。不患失每个人在社会里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享有一定的荣誉地位。但由于分工的不同,能力的大小,以及社会的需要,人事的变迁,人的一生境遇,不可能是“一成不变”
的。作为社会一分子,对于个人地位的高低,荣誉的大小,报酬的多寡,享受的厚薄,如能泰然处之,怡然自得,随遇而安,则对健康十分有益。有的人心胸狭窄,终日忧戚,郁郁寡欢,姑不论品德情操如何,即从生理、心理方面来说,也是非常有害的。有人一旦失去名利地位,虽然没有感受外来之邪,由于“精神内伤’,也会导致许多疾病,甚至丧生,就是由于不能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得失的缘故。只有做到既“不以一得为喜”,也“不以一失为忧”,这样就能始终保持心境的安静。不动情生活不可能平静如水,人生也不会事事如意,人的感情出现某些波动是很自然的事情。可有些人往往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便火冒三丈,怒不可遏,也有些人常为一些区区小事彻夜难眠,发不完的牢骚,讲不尽的怪话,经常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这样,势必影响身心健康。许多精神疾病如癔病、精神分裂症等直接由情感刺激所致,而且诸如癌症、高血压病、冠心病,胃肠病等,也与精神因素有关。还可由于精神紧张,降低免疫力,容易患传染性疾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客观事物对于精神的刺激,这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要能够自我控制调节。偶尔碰上七情六欲,最好把它视作过眼烟云,事过则忘,不要长时间地放在心里,以免干扰和煎熬自己的心灵。不小气生活中有这样一种“小心眼儿”的人,鼠肚鸡肠,对己放纵,对人挑剔,嫉人之贤,妒人之能,讥人之短,笑人之过,整天打个人的“小九九”,对于自己的不利则怨天怨地,耿耿于怀,死钻
“牛角尖”。这是一种异常的心理状态,它是恶化人际关系的“酵母”,也是损害身心健康的促进剂。“小心眼儿”的人,或者经常生气,感到委屈,忧思不断,痛苦缠绕:或者吵架、寻衅,歇斯底里大发作,精神上处于高度亢奋、紧张状态。由于内心的冲突或情绪危机难于摆脱,很容易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化解密码疫力下降,许多疾病便会纷至沓来。有的甚至走向极端,因为一点小事想不开而轻生,要消除“小心眼儿”,首先必须改掉自私的毛病,要心胸宽广,宽以待人,宽以容人。凡事应该想得远点,想得通点,想得开点,不要事无巨细都是往心里去。一个人能够谅人之过,念人之功。助人之短,扬人之长,取得他人的信任和友爱,在生活中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称心如意,则心静神安,灾病不生,福寿永存。人生,载不动太多的烦恼和忧愁,唯有内心坦然、泰然,才不会
“心劳”。心不劳,神不疲,才能活得自然,活得轻松,活得舒心。
本文来源:太原圆成心理咨询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