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圆成心理咨询师谈自私倾向性
(2011-10-25 23:11:07)
标签:
刘备太原倾向性忌妒心人际交往杂谈 |
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或一个晋升的名额,自己与同事相争,也往往先考虑“我想去”、“我怎样才能得到这个机会”,恐怕较少会考虑“机会应让给别人”。当同事为了达到目的不惜采用各种方法时,我们常常会骂他“自私”,其实只要我们扪心自问:“我难道不是这样吗?”答案就不言自明了。生活中我们常听到有人抱怨“这个人自私”、“那个人总想到自己”,其实他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真正大度的人很少关注评判他人是否自私。当然,在竞争中会出现不公平现象,如走“后门”、被他人在领导面前诬告等,但我们也不必很生气,只需要心平气和,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去争取自己正当的权利就行了。相反,如果生气会使理智下降,抉择失误,遭受挫折,伤害身体。自私倾向性的第二个表现是对人际交往中的利益判断失真,往往更多地注意自己所付出的,而较少注意到自己所得到的。自己哪天搞了一次办公室卫生、打了一次水、借给别人多少钱等都牢记在心中;相反,别人什么时候搞卫生、打水等,却很容易遗忘。
自私倾向性的第四个表现形式是幸灾乐祸。忌妒心是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时产生的负性表现,幸灾乐祸则是看到别人遭到不幸、灾祸、不如自己时的自私表现,有解气、满意、压抑着的欣喜等愉快感受,“幸亏我没……”、 “……比我差了”等。虽然主观上可能一再提醒自己,“别幸灾乐祸,太不道德了”,但总是压抑不住内心的愉快感,尤其是对自己的对手,或曾经对自己幸灾乐祸过的人。有一位小媳妇,一直与婆婆关系不和,吵架时丈夫又总是偏向于母亲,媳妇很受委屈,婆婆则一脸得意,媳妇在心里暗自谩骂。终于有一天,“大孝子”的丈夫向母亲反抗了,小两口提出要分开过,媳妇感到解气,“你也有今天”,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后来听婆婆哭诉如何30岁守寡,母子相依为命,本指望儿子养老送终,现在什么都没有了等等,痛不欲生。理解了婆婆的苦衷,媳妇又深感同情,很为自己的幸灾乐祸不安。因此,当别人对我们幸灾乐祸时,不要太过于烦恼,应该想“他以为我是个对手才这么幸灾乐祸,如果他将我看成弱者给予同情,那才叫不幸呢”。何况,我们自己在这方面做得又怎样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