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原心理咨询是解读需要的特征

(2011-10-21 00:58:36)
标签:

太原

满足

生理需要

对象性

自然物体

杂谈

1.对象性 需要总是指向能满足生存和发展要求的一定对象。没有对象的需要是不存在的,如口渴了就要喝水;饿了就要进食;感到寂寞时就要与人交谈。需要总是和满足需要的对象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具有对象性。
    2.动力性 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是人各种行为的动力。当人们产生某种需要时,心理上就会产生某种程度的不安与紧张的情绪,这种情绪就构成了一种内在的驱动力量,推动人去从事某种活动。正是个体的种种需要,才推动着人们积极进行不同的活动。人所体验到的需要越强烈、越迫切,由它所引起的活动就越有力,行为就越有效。
     3.社会性 动物是以周围环境中的自然物体作为满足需要的对象。人不仅以自然界为满足需要的对象,而且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创造着满足需要的对象。人的生理需要已不是纯粹的本能驱动,而是被打上了社会文化的印记。人即使是在满足其生理需要时,满足这种需要的对象和方式也不同于动物。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各种需要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为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生产条件所决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具有基础社会性。
4.选择性 选择性具体表现为人对满足需要方式的选择。例如,饿了要吃东西。但具体吃什么东西,人们往往都有各自的选择。有的人随便吃块面包就行了;有的人还要求色、香、味俱全。一般来说,个体的经验、爱好、价值观、文化习俗等都会影响个体对满足自己需要对象的选择。
 5.紧张性 需要往往是由于意识到在生理或心理方面某种事物的欠缺而出现的。需要一旦产生就有追求满足的心理趋向。当力求满足需要而未达目的时,人们常常会产生一种特有的身心紧张感、不适感。如果需要得到满足,这种紧张状态就会消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