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区别真实的和虚假的自信心

(2011-09-01 01:12:21)
标签:

自信心

皮革马利翁效应

自我意识

逆耳之言

意象

杂谈

         自信心是一种自我肯定的信念,在自我意识中往往以“我行”、 “我能行”、“我是不错的”、“我比很多人都强”等观念得以存在与表现,并会有意无意地体现在他的行为之中。有较强自信心的人对学习、工作和生活往往更具有活动的动机,通过“期望效应”或 “皮革马利翁效应”有可能使信念成为现实。自信心弱的人则会产生自卑,会导致相反的结果。
       所以,有无自信心对个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自信心作为一种观念,它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假的。在现实生活中追踪观察,发现有些大学生或硕士毕业生在参加工作、走上社会之初,确实充满了自信,有的人还瞧不起别人,结果五年、十年过去了,却没有获得好的发展,甚至连连遭受挫折。分析其过程可发现,这些人所谓的自信与社会的要求根本不 “匹配”———自以为“还行”,实际上却“不行”。这种自信其实是一种“盲目自信”、虚假的自信。之所以会有虚假自信心的存在,是因为:第一,囿于狭隘的知识和一般能力。几乎每一个大学生、研究生都认为自己学过了甚至“完全掌握了”许多知识,也有了一些能力,因而自己“还不错”。但社会的发展和要求决不会按教科书的模式一模一样地呈现。在自我意识中只有自己的“图式”而不顾及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必将碰壁。在社会生活中,为什么大多数中、老年人都认为年轻人“偏激”、“不知天高地厚”、“狂妄无知” 呢?其主要原因就在这里。而许多青年人受挫之后不是认真反思自我,而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结果自然遭受到社会的不良反馈甚至“惩罚”,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第二,社会是复杂的、不断变化的。个体只有不断学习和提高,才能适应社会,自信心才会不断增强。如果自己原来很不错,但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就会落后于时代要求。譬如一位大学教授,原来确实很不错,但如果不继续吸收学科前沿的知识,不进行新的研究,那么很快就会不受学生欢迎。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肯定有类似的感觉。所以,自信心是动态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自信心才会有新的“增长点”,才会更加坚挺。否则就会逐渐削弱,原有的真实自信转变成了虚假的自信,导致自信心的逐步“疲软”。所以,不与时俱进的自信心很快就会成为明日黄花,由真实转化为虚假。
        第三,自信是在社会互动中变化发展的。如看一部作品好不好,不在于作者本人的自信程度,而在于社会的评价,大多数人评价好,就是好作品。人的自信心与自我意象亦同此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从人的本性来说,由于自尊的需要,都愿意听好话,但奉承之言往往导致产生虚假的自信甚至导致自我膨胀,自以为了不起,结果形成具有极大偏差的自我意象。通过许多案例总结,一些原来本质不错的领导干部,由于长期听惯了阿谀之言和别人无原则地吹捧、顺从,导致自我膨胀,从而“自信心极强”,自我意象过分完美,认为自己简直是无所不能。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的人就会无所不为,最后走上了犯罪道路。回眸一看,原来的自信和自我意识转眼灰飞烟灭,只不过是一个极其漂亮的肥皂泡而已———虚假的自信心和扭曲的自我意象的后果是多么可怕!因此,多听一听逆耳之言,从而多反思自我,有益无害。当然,逆耳之言有忠言也有谗言,对谗言过分计较会浪费大量宝贵的心理能量并产生一些心理障碍,实在是得不偿失,大可不必在意。心理健康所说的“不必在乎别人的评价”正是从这一角度来说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