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家长,对孩子要做的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正确引导,适时纠正”。要知道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身为父母应该懂得在家庭环境中如何正确地爱孩子。过度的溺爱,使孩子对人无爱;过度的纵容,使孩子对人无情;过度的保护,使孩子做事无胆;过度的替代,使孩子做事无能;过度的强制,使孩子被动无志;过度的挑剔,使孩子无路可走;过度的超量加压,使孩子精神崩溃。这一切都值得父母警惕和重视。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主要环境,父母不但要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更应该使孩子拥有健康、积极、丰富的人生。这要求为人父母首先应注重自身发展,树立良好的做人榜样;其次,应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真正成为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指导者,从而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与孩子生活在一个空间里就要与孩子形成互动,同时更要关注自身是否起了一个好的带头作用,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从心理学家们做的一系列问卷中我们可知人格偏离与父母的拒绝和过度保护呈正相关,与父母的情感温暖呈负相关,父母养育方式、教育程度、学校类型等因素是人格偏离发生的最为危险因素。由此我们不得不提到关于父母自身角色的扮演。父母养育子女的方式被分为下面几种类型:情感温暖型、拒绝型、过度保护型和偏爱型。情感温暖型父母用语言和姿态表示对子女的喜欢,经常赞扬子女,能够谅解子女的过错,尊重子女的意见,参与子女活动并为其成功而骄傲。拒绝型父母对子女事事期望过高,过分限制子女和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过分焦虑等。偏爱型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迁就和偏袒。
上面只是做了一个大概的划分,其实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哪个父母都知道孩子的问题重要,教育孩子要用正确的方法,不要娇惯、不要粗暴,当孩子沾染上坏习惯时要给予教育帮助,不让其往坏处发展,并保护子女不受其他坏的因素的影响等等,但一旦执行起来,就显得很是无力,很多大学教授,能带出优秀的博士、硕士,但对自己的孩子却伤透了脑筋。其实,这中间有一个因素被忽略了,就是自己的孩子不仅是属于自己的(确切来说是在成年前),更是属于社会的,在孩子的教育上,不要过多的一厢情愿,而更多的要把孩子放在社会这个大背景下,采取引导与纠正并行的方式,调整好自身的角色,从而才能找到最佳的手段来塑造孩子的健康人格。角色的扮演说到底就是要告诉我们的父母,其实你不仅仅是孩子的父母,有时候你还是孩子的朋友、老师、甚至是孩子的孩子。你和孩子是互动的,你们各自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但你们有一个不变的核心,那就是“爱”!你爱你的孩子,你的孩子也爱你。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滋补剂。下面是许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希望对我们的父母有所帮助。
父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最重要的首先应该是以身作则。从孩子出生,与之关系最密切的便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其产生重要影响,父母对家庭、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无不在其心理上产生或左或右的影响,很难想象一个心理异常的父母,能教出一个人格优秀的孩子。由此,父母要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从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所以我们的父母要洁身自好,用正面的形象去感化、影响孩子,这看上去和现代社会有些不合潮,但是如果这样去做,得到的收获往往是意想不到的。其次,要学会正确保护自己的子女,当发现子女交不良朋友时,要用妥当的方式切断他们的联系,而不是用粗暴的方式。加强父母与子女的心灵沟通也非常重要。与孩子沟通的目的就是通过与孩子密切的接触、谈话、交流情感去了解他们,发现他们心理发展的特殊性规律。这之中最主要的方式是谈话,这就要求父母通过谈话发现孩子最感兴趣的话题、最关心的事件,跟孩子谈真实的感情,而非日常生活的寒暄敷衍,从而了解情况,为其提供有指导性的建议,帮助其心理健康成长。
良好的教育方式与平稳和谐的家庭环境也非常重要。父母的教育方式有两种对立的状态,坚持和动摇,僵硬和温柔,父母坚持用温柔的态度,孩子易于形成良好的行为和稳定的情绪;摇摆的温柔,孩子易学会钻父母的空子,利用父母管理的差异,形成狡猾的心理;坚持但方法僵硬,孩子处于两难和无论如何都是错的境地。天长日久,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就会使孩子形成不健康的心理,所以良好的教育方式也能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很好地完成其学业。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爱护,一个平稳和谐的家庭环境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巨大的帮助;而一个不安定、不具安全感的家庭,孩子怎么会受到很好的关心爱护,一个幼小的心灵又怎么会健康茁壮地成长?所以必须使孩子感到家庭的温暖,即便是离异的家庭,也应当充分地关心孩子,让其有充分的自信,感觉到自己永远是父母最爱的人,这样才能使其心情愉快地学习,完成好自己的学业。最后就是要关注孩子的心理,有针对性地与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建立常规的联系,从专业的角度对孩子的心理状态正确地把握。社会是复杂的,学校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免具有大众化的一面,针对每一个孩子又有其特殊性,父母与子女接触是最多的,根据平时的观察可以发现更多在其成长中的不同阶段而出现的不同心理问题,父母通过采用积极认同和理解的方法,而非简单地进行是非判断,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孩子少走弯路,从而更好地把精力用于学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