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问题孩子”背后的“问题父母”

(2011-08-16 00:01:36)
标签:

育儿

美国

《经济学家》

家庭

人格障碍

杂谈

    国内外诸多研究表明,子女的人格特征与父母的养育方式密切相关,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会造成子女人格偏离,是导致人格障碍、神经症、吸毒等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到各心理辅导中心进行咨询的青少年中,最为集中的问题是孩子因为厌学而导致众多问题的出现。面对孩子的这个问题,家长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学校教育问题,实际上很多小孩在一定年龄出现的这些现象都和小时候的感官刺激培养、社会行为规范培养有关系,如果注意这些方面的培养,很多问题实际上都是可以避免的。
       让我们来看看《法制日报》给我们总结的现阶段我国易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的五种类型的家庭。第一种类型是残缺型家庭。夫妻关系是家庭存在的基础。当离婚、死亡或服刑以及其他原因失去了夫妻中的一方或双方时,家庭的完整性便遭到破坏。这种家庭既给子女心理造成一定伤害,又给子女的家庭教育造成了严重的缺陷。相当多的孩子因此产生深刻的情绪障碍,悲观失望、痛恨父母、嫉妒他人、不满现实,形成一种反社会的心理,极易引发犯罪。第二种类型是盲目溺爱、放纵型家庭。有的父母只知道给自己的孩子好吃的和漂亮衣服,却忽视给他们以良好的精神食粮,以致孩子从小养成好吃懒做、贪图享受、好逸恶劳、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坏毛病。一旦孩子认为父母不能满足他们的无理要求和过高的物质欲望,就不择手段,损人利己地干坏事。三种类型是“严管”型家庭。有的父母发现孩子犯了错误或有劣迹,不是说服教育,而是墨守“棍棒底下出孝子” 的信条,不分青红皂白对孩子打骂、不让吃饭、罚跪、捆吊、拷打、关禁闭,甚至赶出家门,造成孩子和父母感情破裂,形成情绪对立、互不信任的局面。
        他们在心理上视父母为敌,流落到社会去找小兄弟取得“同情”、“温暖”,性格逐渐显示出粗暴和攻击性,有的在教唆犯的引诱、威胁下,堕落成少年犯。第四种类型是父母有不良恶习的家庭。未成年人好奇心强,可塑性大,善于模仿,但其分辨是非、控制自己的意志能力较弱。父母有赌博、酗酒、盗窃、卖淫嫖娼等不良恶习的,都会给子女以暗示的影响,并刺激他们模仿大人的不良行为行事,在其心灵中孕育下违法犯罪的种子。第五种类型是贪欲型家庭。这种家庭一切以金钱为中心,什么都围绕着金钱转,使孩子耳濡目染,为金钱不择手段,铤而走险。此外社会学家还归纳出了容易导致孩子人格不健康发展的家庭,他们把之称为有缺陷家庭。
        让我们来看看具体指的什么家庭:多子女家庭;贫困家庭;不道德家庭;有精神障碍患者成员的家庭;犯罪者或反社会者家庭;妇女文化水平极低的家庭;经常迁居的家庭;父母常产生纠纷的家庭;父母对子女情感淡薄的家庭;父母对子女情感过分的家庭;父母对子女督促和管教过严或过松的家庭;受到近邻孤立的家庭。从上面的一些家庭来看,父母的不良养育方式是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比如对子女的过分惩罚、羞辱、刻薄和吝啬,易使子女产生自卑感、无助感和不安全感,害怕失败和挫折,从而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对周围环境产生敌对情绪,易记仇报复,使之成为人格障碍高危人群。此外,家庭经济收入过低和独生子女亦是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众所周知,青春期的男孩是最反复无常并最具暴力潜力的了。在美国,一半的暴力犯罪是由24岁以下男孩干的,四分之一的暴力犯罪事件是由18岁以下男孩干的。大多数西方国家的数据也与美国相似(1996年9月28日《经济学家》增刊《世界经济概要》)。
        而在《经济学家》杂志的一份权威性的1996年中期调查报告中问到什么方法能制止这些暴力行为时,得到的回答却是如此之简单:双亲家庭。该调查的结论显示双亲家庭更擅长于培养不惹麻烦的孩子。此外这个调查还发现,当人们不可能提供生活所需之物时,他们也会发现难于学会如何培育后代。一些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甚至会退回到一种原始的男子气概之中———那是一个帮派的世界,其中仅有以规则为基础的行为,而这种东西男孩子们在其他地方就不会去学。事实上,缺乏赚钱能力的人、缺乏自信心的人、年纪很小就怀孕但不结婚的人、很早结婚但没有接受如何做父母培训的人、贫穷却又不去努力改变贫穷的人,都容易成为不合格的父母。反过来,他们的孩子要打破贫困的束缚,改变这种惯性的影响,也是非常艰难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