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原心理咨询师谈禁果效应

(2011-07-05 00:16:37)
标签:

巴蒙蒂埃

法国

禁果效应

马铃薯

潘多拉

杂谈

    在古希腊有这样一个神话。宙斯给一个名叫潘多拉的女孩一个盒子,盒子里装着人类的全部罪恶。像其他孩子一样,潘多拉也是很好奇的,而且宙斯给她盒子时一再忠告她绝不要打开这个盒子,正因为这样,她就更想打开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了。她打开了盒子,所有人类的罪恶就跑到了人间。这则神话故事,表明禁果效应的强烈影响。其实,禁果效应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马铃薯从美国带回法国的这段历史就是佐证。在法国,马铃薯有很长一个时期得不到发展,这是因为牧师称它为“魔鬼的苹果”。医生认为它有害于身体,农学家则认为它会枯竭土壤。而著名的法国农学家巴蒙蒂埃,当他在德国做俘虏时,曾吃过马铃薯,释放归国时将它带回法国来,但他很长一段时间没法说服任何人栽种马铃薯,于是他决定采取一个计策。1787年,国王批准他在一块以贫瘠著称的土地上种植马铃薯。他要求国王派遣全副武装的士兵在田野里;白天守卫,晚上撤兵。于是,被禁的马铃薯引起了人们的好奇,他们开始在晚上偷偷地把马铃薯挖去,种到自己的菜地里。这正是巴蒙蒂埃所企求的结果。为什么在成长中的学生容易产生禁果现象呢?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好奇心。新、奇、怪、禁的东西,对他们都有强烈的吸引力,追根求源的好奇心,自己产生与规定相反的行为。二是自尊心。硬性规定和禁止条文,在学生看来是对他们的不尊重不信任,侵犯了他们的心理领地,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健康心理培养三是社会心理传染。社会上流行什么,学校也流行什么,特别是消极的东西,很容易传染给心身不成熟的学生。当夏娃被神秘的智慧之树上的禁果所吸引而偷吃时,也是她被贬人间之日。这种禁果引起的逆反心理现象———“禁果效应”何时才能降低它的强度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