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常识形态的心理学述评

(2011-06-06 01:05:17)
标签:

心理

常识

太原

太原圆成心理

心理咨询

杂谈

 常识心理学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创建的心理学,是存在于普通人生活经验中的心理学。常识心理学有两个存在水平。一是个体化的存在水平,是个体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经验中获得的,是个人对心理行为独特的认识和理解。二是社会化的存在水平,是不同个体在交往和互动的过程中共同形成和具有的,个体可以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接受和掌握隐含于社会文化之中的心理常识。常识心理学是普通人心灵活动和理解心灵的指南,是科学心理学发展的文化资源。心理学作为非科学的形态有着数千年漫长的演变,而作为科学的形态则仅有百多年短暂的历史。心理学的研究者通常认为,心理学的发展只是一个连续的更替关系,现代的科学心理学淘汰和取代了原有的传统形态的心理学。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后,其他不同形态的心理学仍然与之并存着,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过去人们还认为,历史上只有哲学的心理学和科学的心理学。科学心理学从哲学的母体中诞生之后,就取代了哲学心理学,成为了唯一合理的心理学。其实,历史上出现过的心理学有着许多种形态。这些不同形态的心理学并没有随着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出现而消亡。它们依然存在于现实生活和学术研究之中,并在不同的生活领域和思想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人类文化史的角度看,共出现五种不同形态的心理学。这就是常识的心理学、哲学的心理学、宗教的心理学、类科学心理学、科学的心理学。解读这些不同形态的心理学,考察科学心理学与其他历史形态心理学之间的关系,对当代科学心理学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识心理学(common-sense psychology)是第一种历史形态的心理学,常常被称为民俗心理学、素朴心理学等。这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创建的心理学,是存在于普通人生活经验中的心理学。[2][3][4]自从有了人类,有了人类的意识,有了人类的自我意识开始,人就有了对自身心理行为和心理生活的经验直观的理解、解释和构筑。人都是依据于常识而生活的。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有关于自己、关于他人、关于自己与他人关系的生活经验或经验常识。这是一种素朴的理解和解说。例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含的人格理论,并会通过一个人的表现来推断他的心理品性和特征。所谓的常识心理学是指常人对心理行为的性质、构成、功能和根源的归类、假定、猜想、解释和干预。常识心理学有两个存在水平。一是个体化的存在水平,是个体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经验中获得的,是个人对心理行为独特的认识和理解。二是社会化的存在水平,是不同个体在交往和互动的过程中共同形成的和具有的,个体可以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接受和掌握隐含于社会文化之中的心理常识。因此,常识心理学是来自于常人的心理生活经验,通过日常交往而成为普遍的共识,并在人际之间得以传递和流行。通过常识心理学来理解、说明和构筑自己的和他人的心理生活,常人有可能涉入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生活,达成交互的心理沟通和影响。常识心理学属于人的世俗生活,它与人的日常生活是一体的。因此,常识心理学带有日常生活的模糊、流变和不定的特点。常识心理学可以是隐含的,它成为常人认识和解说心理行为的知识背景常识心理学也可以是明确的,它就是常人直接描述和说明人的心理行为的日常知识。科学心理学时常面临着常识心理学的挑战,尽管科学心理学认为自己超越了常识心理学,但却无法替代常识心理学在常人生活中的作用。例如,心理学家对某个儿童心理行为的了解、解释和影响,也许还不如该儿童的母亲对其心理行为的了解、解释和影响。虽然普通人不是科学意义上的心理学家,但他们都是常识意义上的心理学家。在日常生活中,常人时常在观察自己和他人的心理行为,对其进行必要的因果解释,试图改变自己的和影响他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常识心理学就来自于常人的心理生活经验,并通过日常交往而得以传递和流行。
  这里所说的常识心理学,就是原本意义上所说的本土心理学。所谓的本土心理学就是日常生活经验汇集起来的思想体系,它们本身就属于常识的范围。在社会文化习俗中体现出来的常识心理学则是民俗心理学(folk psychology),目前的研究者常常交叉使用这两个术语。尽管有研究者更愿意使用“本土心理学”,而不愿使用民族心理学、常识心理学和民俗心理学等。但是,这里所说的本土心理学仍与之属于一类。

                             本文来源:太原圆成心理咨询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