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引发的不确定
(2011-05-31 00:54:31)
标签:
文化弗洛伊德剪刀精神官能症情感杂谈 |
与同龄人相比,小妹的童年是不幸的,这尤其突出在母亲对待她的方式和态度。在她的记忆中,父母的情感关系并不是很好,经常吵架打骂,尽管不清楚原因但印象里父亲每每被母亲打得挂伤,不但如此,母亲往往还会无缘的将其对父亲的不满迁怒到自己的身上。当她看到母亲和其他男人发生不洁行为的时候,母亲竟然以死来威胁她不要将这件事情说出。事实上,在每个人的幼年时期里,安全感绝大部分来源于母亲对其的关怀和爱护,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母性也一直起到保护子女不受外界危险伤害的形象作用。然而,对于小妹而言,非但没有得到母亲相应的关怀爱护,反而受到来自母亲的威胁,也就是说,小妹的童年成长一直处于没有安全感甚至是时时存在危险的状况中。
面对危险时,人们本能的会去远离或寻找庇护以得安全。这一点对小妹也不例外,起初她小心谨慎的避免犯错,然而发现即便这样也不能摆脱母亲的打骂责罚,母亲仍将尖锐的剪刀朝她身上刺来,比起身体所受的痛苦,内心经历的创伤让小妹更难以忍受。于是,她渐渐的变得冷漠,冷漠于母亲的所作所为,冷漠于自己对母亲的情感,这种精神上的逃避成了她减缓心理创痛的最有效方式。直至母亲手握剪刀自杀的那一刻,小妹感到剪刀不再是可怕的利器而是能够让人摆脱痛苦的工具,她不想再面对这不得不去接受的事实,她不想再面对自己对父母的真实情感,她不想再面对整个世界,她甚至想用剪刀刺瞎自己的眼睛来逃避一切。然而生的本能让她意识到剪刀刺向自己的危险,于是她没有这样去做。可是,对于剪刀或是其他利器上存有的潜在威胁,在小妹心理开始变得无法确定起来。事实上,如果说曾经母亲朝她刺来的那把剪刀是让她感到恐惧的话,那么现在的剪刀已经开始令她焦虑。也就是这种不能确定的模糊的威胁,使恐惧转变成了焦虑。
那么另一种小妹与同性接触时产生的焦虑,同样也来自母亲对她的影响。可以说,母亲是小妹最初接触的,也是最亲密接触的同性,对母亲复杂的印象和情感最直接的导致了小妹对其他同性的感觉,让她紧张、害怕甚至恐惧。为了逃避这种情感的持续,曾经的经验和认知给了小妹一个合理解释——同性恋。可另一方面,小妹并不能接受自己是同性恋的事实,她宁愿死也不想和同性相恋。这种矛盾又开始让她无法确认,无法确认自己对同性是怎样的一种情感,第二种焦虑就这样产生了。
前一篇:太原心理:活着快乐为先
后一篇:太原心理咨询师谈男人心理死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