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607525275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浅谈“原生”形态的人性探索
(2011-05-20 21:59:40)
标签:
杂谈
心理叙事是90年代中国电影的一种重要的“作者表述”类型,其书写对象是脱离了具体时空的人,注重对人物心理作“原生态”、个案性的考量,以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现象。本文讨论的心理叙事是指电影作者以某种属于情感、欲望、认知、推理或决定的人物心理为中介来言说对人性的认知,是作者通过电影这一艺术样式,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对人的“自我”进行探究的一种方式,是电影作者关注人的生存处境及人性的具体表现。在90年代中国电影的心理叙事中,对人物心理的描述包括迷恋、恐惧、仇恨、盲目和窥探等丰富的形态。本文将以《大鸿米店》、《二嫫》、《邮差》等电影为个案,论述9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三种心理叙事形态:压抑产生的扭曲、激情导致的盲目和爱欲催生的偷窥,各种鲜明的人物心理使“原生态”的人性在上述电影文本中具有丰富的镜像,这些镜像正是作者关于人性、关于“自我”的言说。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人性修养与人际交往
后一篇:
“药家鑫悲剧”源于心理发展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