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每个人都喜欢窥探别人的隐私?

(2011-03-30 00:43:12)
标签:

星座

心理测试

别人隐私

窥探

精神分析

杂谈

太原心理咨询

太原圆成心理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安全的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所不愿为外人所知的隐私心理测试。为了不让自己的隐私暴露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大家都有意无意地在打探别人隐私的同时为自己心理设置一道防护栏。对名人的隐私,并非人人都感兴趣对别人的负面隐私,人们似乎更感兴趣心理测试。是否可以这么分析:通过对明星负面隐私的了解,去除明星身上的理想光环,从而看到一个真实有缺陷的现实的人,从对明星的否定中,人们找回了自信。以下是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角度来探寻窥探心理的根源:

    人从娘胎降临到这个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他们所未知的心理测试。对于孩子来说,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属于疑问和隐私,他们怀着新奇、激动和迷惑开始接触、了解和适应这个世界。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疑问和隐私就形成了一种动力,导致儿童形成对隐私的好奇和探求欲的形成。我们甚至可以说,人类是生来就存在好奇心,生来就存在对隐私的好奇的,喜欢窥探隐私,是天生的,是人类的天性。

 
     为了获得别人的关注。人生活在特定的群体中,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体现自己在这个群体中的地位,以满足被这个群体其他人关注的需要。就像在一个班级里面,成绩好的学生通过取得优异成绩来获得别人认可,成绩差的通过做小动作或调皮捣蛋来获得同学的关注心理测试。喜欢窥探别人隐私的人,大多数也是为了向别人炫耀自己“知道得比别人更多”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以显示自己的“能耐”。
      较多的独生子女有不同程度的攻击胜需要,较多的独生子女成就需要低。少部分儿童有少强烈的谦卑需要。成就需要调查表明,32.5%的孩子在低分组高分组只有12.8%,其余在中等分组。享受较好物质条件的独生子女不思作为,而与此相反,大多数独生子女的攻击性需要比较强烈,低分组只有n.6%,其余均在一定程序工有攻击倾向。还有22.2%的孩子或多或少存在着谦卑需要,其表现为屈从、内疚沮丧和胆怯,这被视为一种消极的人格特征。
      一些独生子女身上,性别角色软性化,异化人格过度的现象比较突出。首先是性格类型的软性化。脆弱的“蛋壳心态”,“隔代亲”带来的“童化心理”引人注目。其次是心目中男性形象的软性化。投射独生子“喜欢的一句歌词”等,可以发现,独生子的偶像多是“浑身散发着奶油的芳香”、“手持话筒轻柔吟唱”的歌星,富于竞争性、冒险性的男性形象较少。
                              本文来源:太原圆成心理咨询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