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原心理咨询师:应激与心理健康

(2011-03-06 00:02:07)
标签:

太原心理咨询

太原圆成心理

应激

杂谈

     应激一词作为心理学专业术语,大家也许不太了解,但若联系到日常生活,我们则对其再熟悉不过了。大到战争、地震、洪水、交通事故等天灾人祸,小到考试、求职、吵架、感冒发烧等日常琐事,这些或大或小的事件都会给我们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从而使我们产生一系列的身心反应,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 “应激反应”。应激一词源自拉丁文,原意为受到束缚、拉得很紧,引申为一种困难或逆境。后来它被引用到物理学中,用以表示那些施加于物体之上,使物体内部发生改变的外力。
      1926年,加拿大生理学家塞利将其引入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后,引起了生物学家、医学家及心理学家的广泛重视,进而对应激展开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关于应激的涵义,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它是指有机体在某种环境刺激作用下由于客观要求和应付能力不平衡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紧张反应状态。按通俗的话说,也就是一种压力或紧张状态,所以也有人干脆就把应激称为“心理压力”或“紧张状态”。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一方面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以迅速地提高,另一方面人们的心理生活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人际关系错综复杂,信息铺天盖地,这一切的一切都对人们造成强大的心理冲击。正如著名医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杜博斯教授所说: “现代人已经不那么需要对抗严寒天气、食物缺乏的窘迫以及其他伤害身体的危害,但他们必须应付时刻表、交通、噪声、拥挤、竞争以及其他人为的紧张环境。现代人社会的相互交往和需求比原始人复杂得多,因此现代社会生活也要紧张得多。驱车的路上交通堵塞、承担的工作遭受挫折、看着孩子在病中痛苦挣扎、同自己的配偶争吵不休……生活中的应激反应形形色色、数不胜数。这些反应像细菌、病毒和营养不良或有害的理化因素一样,能够成为对人类健康的一种挑战。”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是肺结核、天花、脑膜炎等传染性疾病,而战后则被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原发性高血压等病所取而代之。
      这些疾病又被称为“心身疾病”,因为它们的产生不仅是由于生理上的原因,心理和社会因素(也可以说是心理应激)如事业受挫、家庭不和、亲人亡故等等起了更为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人们由于生活压力较大,心身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若不能很好地应付而使过分紧张状态持续存在的话,它们就可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从而诱发各种心身疾病。
        应激研究的先驱者塞利教授曾经指出: “现代人要么学会控制应激,要么走向事业的失败、疾病和死亡。” 由此说来,应激与身心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那么,了解有关应激的基本知识,掌握有效应付各种应激事件的方法,相信会对维护我们的心身健康大有裨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