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晚的水平是越来越差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关注?

(2011-02-04 08:44:33)
标签:

澳门

春晚

相亲相爱

两只蝴蝶

精神分析

杂谈

    我在PsyLiker心理学城市里看到一个心理达人写的这么一段:春晚年年都有,春晚年年被骂。从心理学角度看春晚,春晚其实得了“抑郁症”。
理论背景一:童年创伤论 

  精神分析学派鼻祖弗洛伊德曾说:“童年经历对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些经历可以是童年的创伤,也可以是光鲜的荣誉与难忘的事迹。对于春晚,是多少人心目中的经典回忆,曾经的辉煌太过醒目,对现今的表现都是一种压力,而在压力之下的反应同样由心理素质决定。

  理论背景二:追求卓越论

  通过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追求卓越”理论可以看出,正是过去的辉煌让如今春晚身上似乎隐约透露出一股自卑气息,过往成就铸就了春晚内心些许自卑,尽管他试着将这份压力转化为追求卓越的动力,但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过度补偿的心理,卖力宣传,急于表现自己的全部实力,又要兼顾面面俱到。结果可以想见。吃力不讨好的状况又让春晚极度委屈,泪水往心里吞。之后便又是针对明年春晚的信誓旦旦。年复一年,如此恶性循环,会越来越难,越来越抑郁。套用郭先生的话:“您心里就不能阳光一点吗?”

  理论背景三:有条件关注

  罗杰斯说了,心理问题来自自我价值感和外界价值的矛盾不统一。春晚作为全国档节目,它的对象不光是阳春白雪还有下里巴人观看的春晚,经受了太多外在的条件标准考核。一首《相亲相爱》分别要代表内地的孙楠、代表香港的容祖儿、代表TW的王力宏和代表澳门余翠芝一起合唱;今年给小孩子看的真人版喜洋洋与灰太狼;曾经的《两只蝴蝶》、《你说下辈子如果我还记得你》等网络歌曲串烧...面对这么多受众,你说,春晚累不累?外界无数的标准混合一起,这能不整出个心理不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