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医生破解歇斯底里人格

(2010-12-16 17:44:07)
标签:

人格

万有引力

新鲜感

因果关系

追求

心理医生

太原圆成心理

杂谈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大人的权威不容孩子质疑。天堂第一个神话就与此相呼应,亚当和夏娃没来由地被禁食智慧之果,这恰好激发了人类天生的好奇,两人因此触犯了禁令。
  “每一段开始都有一位魔术师…”——赫塞(HHesse)

  歇斯底里人格者追求离心力,他们才不把那股聚拢且集中的万有引力放在眼里,只是翘首期待新鲜感,不断追求新鲜、惊险和刺激,随时臣服干外在的引诱和内心的呼喊。
  他们讨厌传统、束缚和既定的规律,害怕自由受到束缚,责任、义务和前后一致是他们最大的恐惧。



“歇斯底里人格”特征

  追求改变与自由、好奇心强烈、追求刺激、喜欢冒险:热情洋溢、调情高手、花样百出、肯定所有新的事物:夸张、自吹自擂、装腔作势、爱慕虚荣;任性、口不择言、不想后果;及时行乐、不负责任、逃避束缚、自欺欺人、渴望被肯定;排拒最终的、既定的人串物,害怕自由受到约束:爱冲动、无力抗拒诱惑、没有原则、易怒、脆弱、不理性、不合逻辑…


一既定即不定:歇斯底里人格诊断

  他翘首以待新鲜感,不断追求刺激、新奇的印象与惊险,随时臣服于外在的引诱与内心的呼唤。

  新的东西有魅力,认识新鲜玩意儿是一种刺激,喜欢冒险犯难属于我们天性的一部分,就像我们追求长久的关系,希望受到保护一样。我们喜欢冒险,远方的国度魅力四射,新奇的印象与经历让我们跳脱熟悉的框架,充实、开启生命新的扉页,变化我们的气质。茫茫人海中寻觅新面孔,驱使我们彻头彻尾认识自己,尽量利用自己的特质,尽可能邂逅各种人,变得成熟又完美。

  我们要讨论第四种,也是最后一种恐惧的原型:排拒最终的、既定的人、事、物,害怕自由受到约束。这种恐惧是强迫人格的倒影,强迫人格者对自由、改变以及冒险十分畏缩,这一章要介绍的歇斯底里人格恰恰相反。他们竭尽所能追求改变与自由,肯定所有新的事物,性喜冒险。对他们而言,未来表示大门敞开,大好机会等着他们。相对的,强迫人格认为有功效的束缚、传统以及既定的规律,最不讨他们欢喜。套一句俗语。他们的座右铭是“既定即不定”——也就是说,没有什么可以约束他,耍他负起责任,没有永久有效的东西。摆脱约束

  所有的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应该富有生命力、有声有色——唯有当下与眼前才重要。及时行乐,也许机会永不再来:事情过了就过r,毋须追究;未来一片海阔天空。机会无穷;但不是那种先行计划好的未来——太~成不变了,重要的是对未来态度开放,随时准备摆脱过去。

  这样的人不把那股聚拢且集中的万有引力放在眼里,只想依照反其道而行的离心力活在片刻之中,他抛开计划与明确的目标,只是翘首期待新鲜感,不断追求刺激、新奇的印象与惊险,随时臣服于外在的引诱与内心的呼喊。种种规定与律法都让他觉得透不过气来,自由无比重要,遵守规定会限制他的自由,所以他不把规定放在心上,或是转个弯我行我素。他拼命追求的自由比较像是要摆脱什么,而非自由地去做什么。

  一个不打算接受大自然规律、生活规范,也不愿遵守人与人之间的游戏规则的人,会是什么样子呢·他如同生活在橡皮世界,这个世界表面看来随和、有弹性,朝令夕改,反正他也没有严格遵守,总是找得到脱身的法子。因果关系存在于自然界——我并未认可,此时此地刚好起不了作用哩。

  这么一来,义务、有约束性的东西他当然敬而远之:生物方面如男女有别、年老与死亡,风俗习惯与游戏规则,规范与法律。总而言之,这蝗不以我们意志决定的、称之为“真实”的东西,例如事物的真相,最让他感到害怕;但是法律不可或缺,所以他只好努力适应并且多方容忍。

  他对待这个称作真实的东西很抗拒:质疑、比较、轻视或者视若无睹,他试图将之强行驱散,逃之天天,要不然就尽量避开,不承认它的存在。于是,他获得了假自由,活在虚幻的世界中,做着春秋大梦,不识人间的真相,随着时间的流转,假自由越变越危险。他跟中的实情裹着谎言的糖衣,没有真实性,越是远离事实,越要为不知民间疾苦的假自由付出代价。他将发觉自己懂得太少,事情的发展经常不如他意,失望之余,益加蜷缩在自己幻想的国度,虚幻国度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裂缝越来越大,造成了歇斯底里人格的恶性循环。

向诱惑俯首称臣

  让我们看清楚虚幻世界的面目,前文曾提及,因果关系、事情的发生与造成的结果,是我们存在的一个实相,这迫使我们遵守法律,藐视者将受到处罚。歇斯底里的人却觉得这些让他动弹不得,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时,他就靠着驼鸟策略混过去,假装根本没有这些因果。如果他心中的渴望搔得他无法自处,他就不理会将引起什么后果,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他天真地奢望自己的所做所为不受常理人情的制约,至少这一次不会应验。他整个人被当下的愿望盘踞住,只能罔顾常规:跳过因果,向诱惑俯首称臣。举一个例子说明:

  有一个班级举行慈善义卖徽章的活动,每个女学生都拿到一张纪录捐款金额的单子,而且必须推销一定数量的徽章。13岁的英格可爱大方,带着甜美的笑容走向人群,没有人忍心拒绝她。没有多久她就把徽章都推销了出去,她觉得应该犒赏一下自己,突然想吃甜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她这么辛苦,受之无愧。收到的钱在向她招手,可以拿来做不少事呢。她不去想钱怎么来的,目的为何——此时此刻是她的。她无法把甜食从脑海里赶出去,就拿了一些钱去买她最爱吃的糖果——怀抱着一个模糊的想法,认为事情会摆平的,而当务之急先满足她的饥渴。

  这是很典型的歇斯底里人格:欲望有若骤然拉满的弓,装满了需求。每个冲动,每个愿望都得立刻获得满足,等待是不堪的;诱惑如此之大,而他无力抗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