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网
十几岁的孩子不会自己系鞋带,是不是有点弱智,是有点;十几岁的孩子不会荡秋千,是不是有点太笨,是太笨;三、五岁的孩子不会拍皮球,是不是“有病”?回答是肯定的,有病。然而,这些孩子的家长会站出来大声说:不对,我的孩子虽然不会系鞋带,但他会画画,画的画得过省级美展的大奖;不会荡秋千的孩子的父母也会说,我那孩子虽不会荡秋千,但记忆力特别好,能在一分钟内,记住30个4位数以上的数字;不会拍皮球孩子的家长就会说,我的孩子虽然不会拍皮球,但有速算特长,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算出总和在5位数以上的乘法和除法……
所以,以上这些孩子的家长坚决不承认自己的孩子是弱智或有病。分岐的关键就在于,以上这些孩子的兴趣与专长有着极端的倾向性,在某些方面,他们可能半点兴趣没有,表现得比同龄的孩子笨上几倍、十几倍,但另一方面,他们在某一方面,又兴趣盎然,表现出绝顶的聪明和超出常规的才华。
以上这些现象就是被医学专家称之为的“白痴天才”。是白痴、又是天才。请注意,这儿的白痴是假性白痴,而天才才是问题的实质。就象青少年的假性近视,稍作矫正是可以改变的。现在,摆在家长及社会面前的是,如何看待这类的“白痴天才”。正确的做法当然是一分为二,首先应看到孩子的长处,鼓励其发展,并为这种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质环境保证。对于孩子的短处甚至缺陷,不必惊慌,更不要大惊小怪,应首先看到有没有心理或人格方面的问题,如确有心理方面的问题时,抓紧治疗,对症下药,如过于的孤僻、寡言、生活能力过度低下的,应找心理大夫诊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