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网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保持适当的交往空间。据爱德华霍尔研究,人际交往存在着四种不同的距离带。第一种是亲密距离带,交往双方保持在米以内,意味着在交往的过程中有身体的直接接触,如拉着手一起交谈。
这时,交往者的身体热量、声音、气味和呼吸等感觉输入都无一例外地融进交往过程,表明双方的交往是亲密的。第二是人际距离带,保持的交往距离为米。这是平时与普通朋友和同事、同学的交往时常用的距离带。第三是社会距离带,保持的距离为米,主要出现在社会性交往中,如教师与学生在课堂里上课时的交往。第四是公共距离带,保持距离为米。如学生在会堂里听教师作讲演,虽然很难立即形成亲密的人际关系,但能为以后人际关系的改善奠定基础。我们要根据两人之间的现有关系以及目前所处的客观情境,选择适当的交往空间的距离。若空间距离超越了环境与关系许可的范围,就构成了对个人空间的侵犯,容易令人不愉快而产生人际关系障碍。社会心理学认为,相似性是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年龄与性别、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教育水平、职业、籍贯、兴趣、信念、价值观、态度等的相似,其中以态度、信念和价值观为最主要。社会心理学家纽科姆于年用现场实验法,对态度相似程度与吸引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以个不相识的大学新生为研究对象,先测定他们对有关社会问题的态度、价值观以及个性特征;然后,将相似的大学生混合安排在几个寝室里。在周的交往中,定期测定他们对上述有关社会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并让他们评定室内人员,喜欢谁,不喜欢谁。结果表明,在相处的初期,时空距离决定他们的吸引力;到了后期,则态度、价值观越相似的学生相互间吸引越大,要求住在同一寝室。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舒兹以包容、控制和感情为人际关系行为的三个维度,把人际关系需求分为三类:一是包容需求。表现为愿意与人建立和维持和谐、友好的关系。行为特征主要是容纳、沟通、参与、归属和随和。反之,则产生排斥、疏远、对立和退缩行为特征。二是控制需求。表现为乐于在权利和权威上与他人建立和维持良好人际关系。行为特征主要是愿意运用权利和权威来领导、控制、影响和支配他人。控制需求低的人,行为特征则主要是抗拒权威,或者模仿他人、追随他人、接受他人的支配。
事实上,人人都有控制需求,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三是情感需求。表现为愿意与他人建立和维持感情方面的良好关系。其行为特征主要是待人热情而友好、喜爱与人建立较为亲密的关系和富于同情心。情感需求少的人,则待人冷淡,无论是内心还是行动都疏远他人、厌恶他人,甚至憎恨他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脾气暴躁的人和温和而有耐心的人能友好相处;活泼健谈的人和沉默寡言的人能成为要好的朋友,甚至发展成终生的伴侣。有人研究后认为,互补因素对人际吸引的作用,大多发生在友谊深厚的朋友之间,特别是异性友谊和夫妻之间。社会心理学家阿诺森于年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被试者聆听四种不同的录音,并告诉他们这些录音都是智力竞赛候选人的录音。其实,四种录音的内容虽有所不同,但都是由一个人录制的。其中两个录音所显示的候选人显得十分聪明,学业与课外活动也很好;另外两个录音的候选人显得天资中等,学业也是中等。录音中有一位聪明者和一位中等资质者因不慎打翻了咖啡,溅得满身都是;其他两位没有发生意外。听完四种录音后,要求被试者指出他们对不同候选人的喜爱程度。
结果发现:那位聪明但打翻了咖啡的候选人最受喜爱,而中等资质也打翻了咖啡的人最不受喜爱。实验说明了什么呢?相对而言,一个人有才华、有能力的人,容易博得人们对他的喜爱。如果一个有才华、有能力的人,是“人”,而不是“神”
,就更容易博得大家的喜爱。另一方面,才华和能力欠缺的人,若时常表现出失误,会更容易让人感到他无能,因而会进一步削弱他的人际吸引力。戴恩年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一些女大学生分别看容貌美丑不同的两张岁女孩的照片。照片下面的说明文字完全相同,都说照片中的女孩曾有某些过失行为,要求大学生们评价这两个女孩平常的行为。结果发现:对容貌美的女孩的评语偏向于有礼貌,肯合作,行为纵有过失,也是偶然的,可以原谅的;而对容貌丑的女孩的评语,多认为她会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儿童”。我们知道,爱美是人的一种天性,人类就是在不断地追求美、探索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外貌能产生晕轮效应。特别是对不熟悉的人,这种效应容易使人产生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不正确认知。比如某人的长相漂亮,就容易使人以为他还具有其他一系列好的优点和美德,如心地善良、品德高尚、性格良好等等。然而事实上,相貌美与心灵美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就是一个容貌丑陋,但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的人。随着交往的深入,容貌对人际吸引力的影响将会逐步减弱直至消失。交往越深入,人们越会忽略相貌的因素,而更重视内在的美。当然,除了相貌之外,仪表因素还包括穿着、体态、风度等因素,它们都对人际吸引力有影响,因此,为了增强自己的人际吸引力,我们根据自身的特点花工夫“包装”一下,使自己变得更漂亮、更得体、更有风度是很有必要的。个性因素对人际关系有重要影响。西南师范大学黄希庭教授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测量、访问与观察等方法对有利于人际吸引和不利于人际吸引的个性特征分别进行了研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