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正处于确定人生观的时期,然而也是心理误区容易产生的危险时期。青少年要及时把握自己,走出以下几个容易陷入的心理误区,健康成长。
1.惧怕交往
有些小青年每当看到其他同学有说有笑、非常开心时,心里既羡慕又嫉妒。他们也渴望与人交往,也想成为同学们重视的人,但是他们做不到,他们每天独来独往,不敢与同学交往,不敢住集体宿舍,不敢去食堂打饭,不敢抬头听老师讲课,即使在自己家里也不敢去阳台晒衣服,只能偷偷在家里照镜子,心中十分痛苦。
这些青年的错误在于他们没有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周围的同学,也没有准确地认识周围的环境,于是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和害羞心理。而在人际交往中自卑和害羞常常使人处于孤独状态,往往独处一隅。过分敏感,不愿主动与人交往,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即使刺激很小,也会不知所措,或者是无法忍受而产生恐惧感。
克服这种心理障碍的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自己,找出自身的优势,克服自卑心理,想想自己在学习上的优点,调整自己的心态。除此之外,还应该从自己封闭的小天地里走出来,注意和同学们多接触,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才能逐渐培养起相互之间的友好感情,才能消除害怕别人的恐惧心理。
2.自我要求过高
有些青少年总是故意纵横驰骋,自己制定一个较高的目标,以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出自身的潜能,激发出更大的干劲。他们明知目标不能实现,但仍然坚持那个目标,以为只有这样才能有突出的表现。
虽然你的成绩平平,但你却给自己定了下次考试要考全校第一的目标,虽然你体质不行,但你却非要让自己在田径赛上夺得冠军……你总在鼓励自己,目标高才会成功。其实,期望值太高实现起来的难度相对就会大,如果头脑里总是装着一个不能实现的高目标,那无异于顶着一块石头,早晚会被压垮。他们之所以定出一个很高的期望值,无非是想证明自己比别人优秀,他们也在力图实现它,带有一丝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味道,但这个期望值如果不切实际,太不合理,就会带来许多的失望和沮丧,反而会影响自我的发展。
真正的成功是由明确、合理的目标开始的。首先你应该对自身的真实情况有所了解,然后依据自身条件制定合理的目标,为了确保目标的实现,你可以把大目标分成若干小目标,再制定好计划一步步地逐渐实现它,这样你干起来才真正会有劲头。
3.排斥异性
有些青少年学习非常认真,为了不让自己的学习受到干扰,坚决不交异性朋友,以为如果结交异性朋友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使自己的学习变得一塌糊涂。
其实,将自己的学习状况与异性朋友挂起钩来,这一认识太偏激。心理学家认为,和异性朋友交往不但不会影响学习,而且还会产生促进作用,因为人都有在异性面前竭尽全力表现自己的魅力和良好的一面的心理。为了学习而抑制交异性朋友,只能使自己变得孤僻和枯燥,因为你封闭了展现自我魅力的舞台。只有以一个健康、纯洁的心态接纳异性朋友,才能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还可以不断地促使自己提高学习成绩。与其一味地排斥异性而使自己陷入空虚和不满的状态,还不如让异性看到自己的魅力,这一魅力的展现在学习上将体现为:你为了不让异性嘲笑你、小看你,会更加积极学习,因为现在最可以体现实力的便是学习成绩了。这样一来,你的学习成绩自然会突飞猛进。但是,你在明白了异性朋友将是学习动力的同时,切记不要再有过于亲密的交往,如果发展到对异性朋友念念不忘的地步,那就糟糕了。
4.狭隘
有些青少年总觉得别人和自己作对。对一个问题的看法,自己提出了意见,而别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虽然心理认为他说的也有道理,但自己却还是觉得那是在故意和你作对。这种总认为别人和自己过不去的想法,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反社会型人格心理障碍。这种障碍的直接后果是导致自律神经系统缺损。这对正值青春发育期的你危害尤其严重。这种心理会让你无法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的分歧,从而妨碍健全人格的形成,影响和别人的正常交往。另外,这种心态还可能会对你的行为产生不良引导,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你很可能会做出偷窃、破坏公物、打架滋事等报复性行为。
胸襟开阔和信赖别人是克服这种心理误区的最好办法。要知道,在日常交往中,和别人发生分歧是很正常的,得不到预期的评价也不代表别人在故意和你作对。不要以为任何人都在反对你,其实,在成长过程中,多听一些与自己相左的意见是没有什么坏处的。它能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更能增强自己把握问题实质的能力。
积极培养自己的进取心,也能有助于走出这种心理误区,一个不断进取、奋发拼搏的人是不会害怕别人的负面评价的。同时,积极的进取还能帮你学习更多的知识,让你更有自信,更能够容纳,即使是面对最尖锐的批评,也能坦然接受。
青春期是个人发育、发展的最宝贵、最富有特色的时期,然而这个时期却同时又是人生的“暴风雨时期”、“危险期”。在这个时期,生理上要经历一个逐渐发育成熟、稳定的过程,心理上也可能会遭遇困惑迷茫,和更为严重的心理障碍。我们不能在青春期如画的风景中添上一道败笔。所以,珍惜青春、把握青春、健康青春,一切由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