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网
儿童抑郁症(childhooddepressive)是指以情绪抑郁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在学龄前患病较少,约0.3%;在青少年期为2%~8%。随着年龄增大,患病率有增加趋势,女性多于男性。一、病因(一)遗传因素 有研究发现,该症的同胞患病率比一般群体高;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较高。(二)心理社会因素1.父母对子女的影响 父母的抑郁症可影响到子女的生活环境,使子女容易出现抑郁症状、亲子关系疏远、家庭气氛不和等,因而导致抑郁症。2.急性生活事件 急性生活事件包括父母和亲人丧亡、父母离异、生活困难、身体受到虐待、性虐待和心理虐待、自然灾害等都容易使儿童出现抑郁心情,长期发展下去就容易患抑郁症。二、临床表现 婴儿期抑郁主要是婴儿与父母分离所致,表现为不停的哭闹、倔强,到处寻找父母,对环境没有兴趣、退缩、食欲下降、睡眠减少、体重减轻。在与父母重新团聚后,上述症状可以消失。Spitz称之为“婴儿依赖性抑郁症”。
学龄前儿童主要表现为游戏兴趣减少、啼哭、退缩、活动减少、食欲下降、睡眠减少。学龄期儿童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对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不感兴趣,易激惹,出现睡眠障碍、攻击行为和破坏行为。严重者可伴头痛、腹痛、躯体不适等症状。 青春前期儿童抑郁症状明显增多,表现为情绪低落、少语,不愿与人结交、人际关系紧张,思维迟钝、理解力和记忆力下降,出现逃学、说谎、攻击行为和破坏行为、自伤自杀等异常行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