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和性心理障碍及其矫正
(2010-06-08 00:44:44)
标签:
山西心理咨询太原心理医生太原心理咨询太原圆成太原圆成心理杂谈 |
本文摘自
心理学界一般认为人格就是个性,两者是同义词。它是以性格为核心,包括先天素质、家庭、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心理的、社会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气质、能力、兴趣、爱好、习惯、性格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心理特征的总和。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的表述,凡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特征在整体上与其文化所期望和所接受的范围、广泛而稳定和长期的在认知、情感、控制冲动及满足个人需要、人际关系方面异常偏离者,属于人格障碍。人格障碍属于正常心理与各类心理疾病的中间状态,其心理状态虽不正常,但尚未达到某种心理疾病的程度。有些人格障碍(如偏执型、分裂性、癔症性与强迫型人格障碍)可能成为有关心理疾病的病前人格基础。由于脑器质性损伤或病变(如颅脑外伤、脑炎、癫痫)、中毒、严重躯体疾病、精神分裂症以及精神创伤后所致的人格特征明显偏离,过去诊断为继发性人格障碍,现代精神疾病分类学则改称为人格改变,以示与原发性人格障碍的区别。
1.生物学因素有的学者发现在人格障碍与精神病患者的亲族中,患人格障碍与精神病的比率显著多于正常人群。因此对人格障碍的遗传因素不能忽略。此外,也有学者对人格障碍患者普遍进行脑电图检查,发现脑电图轻度异常的比率亦显著多于正常人群,从而提示生物学因素对人格障碍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
2.心理发育在幼儿心理发展阶段中如受到精神创伤或挫折,必将对其人格的发育产生重大影响,往往是未来形成人格障碍的主要因素,具体可分列如下:(1)幼婴期母爱或父爱的剥夺。(2)被遗弃或受继父、母的歧视。(3)幼儿与青少年期受虐待,导致产生仇恨与敌视社会或人类的心理。(4)过分溺爱,这在目前我国社会家庭中是一个应特别重视的问题。(5)父母或其他抚养者、幼儿园或小学教师教育方法失当。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对儿童学习成绩要求过高过严,有的还根据自己的兴趣或偏爱,强迫子女去学习音乐、绘画、舞蹈等特殊技能。这样做对缺乏这方面天赋、才能或没有这方面兴趣的儿童都会造成一定的精神压力,甚至导致逆反心理,对其人格发育产生不良影响。(6)对儿童发生的问题,父母态度不一致,或前后矛盾。(7)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如果父母本人品行或行为不良,那么对儿童的人格发育将会产生直接的不良影响。3.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上存在的不正之风、不合理现象、拜金主义等都会影响青少年道德价值观,产生对抗、愤怒、压抑、自暴自弃等不健康心理,从而发展为人格障碍。(三)人格障碍的类型1.反社会人格障碍又称无情型人格障碍、悖德型人格障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