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网
人生的烦恼莫大于人事纷争,人生的悲哀莫大于孤独,人生的旅程常有艰辛与坎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积极的人际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合作,会把人们引向成功之路,也会使人健康长寿。第一节 人际交往概述人离开了社会是不能独立存在的。生活在一个社会群体之中的个体,总会同社会广泛接触,同他人建立各种各样的联系,发生相互作用,产生人际交往。人际交往不仅是维护和发展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而且是形成各种社会现象的前提,同时也是个体心理正常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一个生活在社会之外的人,同人不发生关系的人,不是动物就是神。①原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安德耶娃指出:“交往的根源就是个体物质生活活动的本身。交往就是人的整个社会关系的实现。”②
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万隆会议”中,周恩来总理积
①李健荣、王光智主编:《现代公共理论与实践》第211~212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
②同上。106极、机智的人际交往,联合大多数代表排除了干预,消除了部分与会国代表之间的意见分歧,为万隆会议的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会议一致通过《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提出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十项原则,在世界现代史和中国外交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人际交往是人类须臾不能离开的,自有人类以来,人际交往就伴随人类,为人类的发展默默地发挥着作用。可以说,人际交往既是一种历史现象,又是一种现实,而且将来依然存在。一、对人际交往的理解人际交往是个复杂的概念,可通过几个邻近概念的比较予以理解。(一)人际交往与社会交往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是一个个的个体,但他们又具有一定的关系,必然要进行相互接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即进行社会交往。社会交往是在一种广泛的、多层次、多侧面的,但主要是从宏观、外在上研究的交往。这里所说的人际交往则侧重于微观的心理、精神层次上的交往关系。以下从研究理解的不同着眼点来把握人际交往。
1.着眼点是个体个体社会心理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是在社会中人们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2.着眼点是人际人们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下,会产生许多各自特定的需要。在满足需要的方式上,人是通过合作的形态,通过与他人共同进行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要的。人们所做的一切都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合作,人的需要推动人去生产、去活动,也就是必须进行人际交往。这个着眼点是侧重于个体间的心理与行为上的研究,是一个人同另一个人沟通意见、交流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交往方式最为广泛:面对面的谈心、谈话以及通讯联系,彼此接触,引起情感感染,取得认识和行动的一致,合作实现共同的理想、目标。人际交往是建立友谊、结成伴侣的基石,是个体的需要。但个体间交往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相互理解,取决于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和人生观及其他个性品质的接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