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原心理咨询师谈中年心理危机

(2010-04-29 22:04:00)
标签:

山西心理咨询

太原心理咨询

太原圆成

太原圆成心理

杂谈

 中年危机可能是我在过去的一年里接触最多的个案,也带给我了我很多的思考在里面。

    其实中年危机这个帽子很大,提到这个大家也许不太了解,危机两个字又那么吓人,反而不知道怎么办了。其实这类个案可以简单的归一下类,那就是对人思想,行为,人生的一个重新认识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和青春期时期困惑的不同是,这些个危机都是建立在原来一直起着,或起过一系列积极的作用的认识体系里,但其飘摇和不稳定性和青春期问题相比较而言,却有过之无不及。

    中年危机中的人往往考虑的第一个问题是:人为什么活着?

    其实这个问题也许很多人在青春期的时候就思考过。不过那时候很简单,是一个人人格刚刚形成的时候,无论是外界的影响和接受的教育,以及自我的成长,都会很快的帮助我们走过这个阶段。然后呢,就是为钱活着的的人去赚钱,为官活着的人去当官,为名活着的人去挣名,为女人的去找女人,人生也就平稳了很多。

    等为钱活着的赚到了几辈子也花不完的钱,为官活着的人也当上了不大不小的官,为名活着的人也开始有了这样那样的名声的时候,原来的问题又出来了,人为什么活着?

    而这个问题这时候也已经和原来的有了差别,为钱活着的人发现穷的只剩下钱了,日子并没有当初想象的那样幸福,为官的感觉再也没有机会升更大的官了,生活又没了着落,为名的感觉原来不过是浪得虚名,也不过如此;为女人的更加难过,青春不在了,碰的焦头烂额了,才知道三千佳丽不过是男人的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那以后的人生还会是什么呢?这时候又回到原来的问题里来了:人为什么活着?人生从终点到起点仿佛又走了一个来回。

    其实中年危机和青春期的躁动又一个最重要的区别就是,中年危机更多的是面临丧失的危机。它们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不稳定,经常的伤感,发怒,易激惹状态,甚至周期性的大喊大叫;

    2、出现睡眠问题,睡眠严重减少,睡眠质量下降,影响白天的生活;

    3、对配偶应承担的义务和与情人之间的渴望发生强烈的冲突;

    4、关于维持当前工作和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的职业转换之间发生矛盾,甚至是在职业转换之间发生严重内心冲突;

    5、人到中年,在以往的生活目标和现实性问题的一些面对丧失精力,体力的冲突,经常出现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惆怅;

    6、回思以往的经历,感觉到自己的价值观和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的严重的不一致,时时冒出自己的人生的无价值感;

    7、对自己的外貌逐渐失去吸引力,甚至是对性伙伴失去吸引的事实产生强烈的冲突和情绪反应。

    以上这些,居其一者就要首先考虑是否在中年危机阶段,居其三者,恐怕就需要一个完整的心理调整了。

    我们通常情况会把一些中年危机的情况和更年期联系起来,有的时候也不无道理,因为更年期是医学方向针对人体的各种激素水平下降,引起的各种连带反应说的。而中年危机是针对这个年龄阶段所产生的心理状况而言的一组心理现象。而在这个阶段,也是大多数家庭正好会和家庭生命周期中,孩子离家这个阶段相重合,而这个阶段家庭需要处理的问题一般还会包括:

    1、重新审视重返二人世界的婚姻系统;

    2、在成年子女和父母之间发展成年人和成年人的关系。

    而以上两点在中国的独子家庭尤为困难,因为在中国的家庭中,孩子的位置已经超过了必要的等级,变成了家庭里的皇帝,而这个皇帝又往往是一个事实上的傀儡,他们一边享受着锦衣玉食,其实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兴趣和爱好,甚至是人生的所有安排都被其他人计划好了的,甚至严重到自己想跌跟头的机会都没有,而真正的苦闷往往是这些人,而在中年危机的时候往往又伴随着成年的孩子的不能担当的问题。因为过多的关注了孩子,掩盖了很多的二人的婚姻问题,而孩子在家庭中又承担了过多的情感责任,所以也会造成孩子不能离家的困难,孩子不能离家,就是各种不同表现形式的适应障碍,而这个适应障碍的后面,带着的却是对父母婚姻的不放心。

    而一些中年的父母,因为不肯面对自己青春的丧失,也在拼命的统治着整个的家庭,而不能面对孩子的长大,这些被小儿化了的孩子,又会面对无法或不能接触世界的痛。

    所以说,真正的中年危机的比这些关系都要复杂的多,而真正解决起来的时候也都会伤筋动骨,而这些问题如果不去真正的面对和解决,又会非常严重的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

    关于解决中年危机的一些方法,我会在闲着的时候继续和大家谈谈。

                                 本文摘自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