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是发生在咨询双方的带有某种契约性的特定的人际关系,是医患携手共同完成的一个过程。一次心理咨询一般用四五十分钟,最多不超过一个小时。这一时间长度可保证双方能够充分地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
咨询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段落:第一,初诊者陈述问题及与问题发生有关的情况,进行资料收集;第二,复诊者需讲述近况,报告上次作业完成情况、个人当前的感觉和新问题;第三,为咨助双方共同讨论的时间,包括澄清问题,分析讲解,使问题变得清晰、具体化,明确改变的方向及确定行动目标等等,最后归纳重点、解决疑问、约定下次面谈时间,提示双方还要着手准备哪些事情。
每位患者都希望咨询师能提供给一个长时间倾诉的机会,但保证
,其效果会更快更好,而且也会减少以后复发的风险,等等看的态度只会让你积重难返,使病情恶化,除非你的精神症状非常轻微短暂。一般来说,心理治疗需要3~6个星期才能起作用,因此,越早开始治疗越好。
对大多数患有心理障碍的人来说,有许多有效疗法可以选择。你可以选择最符合自己需求和经济能力的治疗方案。
如果症状不是那么严重,那么最好从心理治疗开始,然后观察治疗的效果,一般来说,1个月后应该产生疗效,几个月内便有显著的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应该加入药物治疗。对于严重的病症应该立即进行药物治疗,并且与心理治疗同时进行。有些病症,比如经常反复发作的抑郁症,需要进行药物治疗,一般会持续数年甚至终生。
心理治疗的方法很多,有精神动力学治疗、认知治疗、行为治疗、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治疗等等。好的心理治疗师既方法全面又灵活多变,他能采用更加适合、有效的疗法,而且对你的心理冲突、人际关系和环境因素都非常了解。你应该选择务实的医生,而不要找那些满口陈词滥调、只会死记硬背心理治疗理论的人。
药物选择也比较麻烦。目前已经有将近30多种不同的抗忧郁药物、10多种抗精神病药物,还有10多种抗焦虑药物,抗抑郁症药物也能治疗恐慌发作、强迫症、饮食障碍、睡眠问题等,而且药物的名字也会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虽然药物应该由医生作决定,自己不能选择,但是,你必须明白药物治疗的症状、如何起作用、有哪些常见的副作用。在药物的用法上,你了解的知识越多,你就能更好地服药。如果第一次尝试没有效,那就需要耐心地换别的药,直到找到合适的药物为止。
常见的误区
在治疗心理疾病的过程中,最常见的误区就是,患者一味地去寻求特效疗法,而对每种疗法又都是浅尝辄止,忽视了调动本人的内在潜力——那正是心理治疗的核心,也是治疗是否取得疗效的根本原因;第二种常见的误区是,患者在心理治疗过程中,颠倒了医患之间的关系,心理疾病与一般疾病治疗的一个显著区别就在于,患者是治疗的主体;第三种常见误区,是患者对于治疗的难度和所需时间估计不足。据研究,任何心理疾病的产生,都以病态性格为基础,性格基础不发生改变的话,心理疾病将难以根除。而性格是在5岁以前的铸型作用下形成的,5岁以后,就基本定型,一旦定型,终生难以改变。可见,心理疾病的诊治是艰难而漫长的。对此缺乏认识和没有足够的准备,急于求成,治疗就容易失败。
心理疾病为什么难治疗
心理疾病的核心问题,是内心痛苦持久而无法排遣,患者能感觉到,但它是无形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心理治疗技术有能力使患者的问题再现于心理治疗室中,但治疗仍很困难,因为心理疾病一方面妨碍患者的成人生活,但另一方面,它也是心理冲突的一种妥协,在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它对患者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消除心理疾病也就等于消除了保护,使患者面对更大的压力,自然会遇到来自患者的抵抗。
再者,心理疾病的发生是在成年,但它的形成是从童年期就已经开始,心理疾病状态早已成为患者习惯和人格的一部分。当心理治疗触及到它的时候,也就触及到了一个人从小养成的习惯和人格,而人会本能上拒绝改变形成多年的习惯和人格,所以,心理治疗总会遇到来自患者本身的顽强抵抗。这就是心理治疗与其他治疗最突出的差别──患者一方面来寻求治疗,一方面又下意识地抵抗治疗。患者的不自觉地抵抗,使心理治疗变得困难。
本文摘自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