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方精神障碍治疗发展

(2010-01-30 22:52:08)
标签:

行为疗法

心理治疗

精神分析疗法

法国

杂谈

    18世纪末奥地利医生Mesmer首先在法国以催眠术治病,并提出了“动物通磁”的理论。后经考察,动物通磁是无稽之谈,Mesmer被驱出法国,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虽然如此,但他诱导出来的催眠现象却是真实的。成功地把催眠现象引入医学领域,并且大规模地用来治疗疾病,是Mesmer的功绩。因而他的工作被公认为现代心理治疗的开端。后来,S.Freud在此基础上创建了精神分析疗法。精神分析理论问世之初曾经历种种非难,但后来竟被迅速传播、广为人知。在医学史上,这是第一次有人宣称仅用心理治疗而不用其他治疗可以治疗某些顽疾。其后,Freud的继承者们对他的理论和方法不断的进行了某些修正和发展,如Adler的个体心理学、Jung的分析心理学、Stekel的主动分析疗法、Rank的意志疗法、Fromm-Reichman的深入心理疗法、Horne的性格分析、Klein的自我疗法、Sifneos的短程心理疗法等。但无论如何标新立异,万变不离其宗,都未摆脱Freud所制定的心理动力学原则。20世纪中叶,在心理治疗领域里,精神分析疗法一统天下,几乎成为了心理治疗的同义词。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之大,盛行之久超过了迄今为止的任何心理学派。20世纪50年代后,行为疗法迅速崛起,Wolpe的系统脱敏疗法、ThomasStampfl的暴露或冲击疗法,以及厌恶疗法、阳性强化法、模拟法等等相继走出实验室,进入临床实践。由于行为疗法依据科学的实验又推崇学习的作用,很吻合西方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念,故在西方很快流行开来。稍后认知疗法出现,其代表人物Beck认为,病态的情绪与行为都源于病态的认知。他们不再像经典的行为治疗家那样过分关注外部行为,而是试图深入到患者的“内部行为”中去,即纠正其不合理的信念。虽然如此,他们仍然遵循着学习的规律和原则,其本质上只是行为疗法的延伸。60年代以后,美国的C.Rogers和A.Maslow开始倡导人本主义。持相同观点的有法国的E.Minkowski,德国的ErwinStraus,瑞士的L.Binswanger等学者。Rogers的咨询者中心疗法(client-centeredtherapy)最具代表性。他们认为,任何人在正常情况下均具有积极的、向上的、无限的成长潜力。当人的自我体验受到阻抑时,成长的潜力就会被削弱或阻碍,即表现为心理变态,如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的成长潜力自由发展,那么一切都会恢复,他们不深究以往,只重视现实的体验。人本主义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次革命”,打破了传统心理治疗中的三条基本法则:(1)取消了医学概念,治疗对象不论患何疾病,甚至不分正常异常,统称“咨询者”。(2)只强调治疗气氛,不注重治疗技术。既反对精神分析的“钻心”技术,又反对行为治疗的“机械”矫正。(3)轻视治疗者的作用,他们主张治疗者不是以一个医生,而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与咨询者关系平等。既不是行为治疗中的师生似的医患关系,更不是精神分析疗法中的那种父母-子女似的医患关系。

                          本文摘自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中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