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课堂教学合作学习评价方式误区建议 |
分类: 教学随笔 |
1.明确加分的目的是什么?加分的目的是激励学生乐于合作学习并分享合作学习的成果,并非是单纯的分数体现,重在体现学习活动的价值而不是体现某种活动的形式。
2.如何制定科学的加分标准?为了体现加分的公正、公平与公开性,老师必须制定加分的评价标准,对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赋予不同的分值,而且在课前就要让告知学生加分的评价标准,而不是在课堂上老师自己随意地给学生加分,即使加分也要说出个理由,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
3.由谁来加分?既然学生是学生活动的主体,所以评价的主体也应该是学生。如果个别地方评价出现偏差时,老师再适当调整,并且把调整的理由说清楚。
4.是否要频繁地鼓掌?不少老师,尤其是年青老师或低年级老师,都喜欢用掌声来营造课堂氛围,好像没有掌声的课堂就不是好课堂,这显然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实际上,过于频繁的掌声,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听多了也会变腻的。再说,毕竟鼓掌是要占用时间的,如果一节课下来掌声不断,无形中也要占用不少的时间。
5.是让学生发自内心地鼓掌还是在老师的提示下鼓掌?很多时候,即使鼓掌,也不是学生发自内心或自然爆发出来的掌声,而是在老师的刻意提示下才响起来的。有时候还真像在演唱会的场合,老师一句“掌声在哪里?”,学生才“被迫”鼓起掌来,这就大可不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