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张大学喜报带来的启示

(2015-01-27 06:51:49)
标签:

优秀校友

教育资源

宣传利用

教育

分类: 工作感悟

   1月21日中午下班时从年级的公告栏中走过,无意中一张不大引人注目的喜报复印件吸引了自己的眼球。本来还以为是一般级别的学生获奖喜报,但认真一看,竟然是一张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的喜报,上面还清清楚楚地写着一个自己非常熟悉的名字---2011届理科班的江同学。在喜报附录处从上至下有七、八行文字列出了他入大学以来的获奖荣誉。其中排在最前面的一项荣誉是“被保送北京大学2015级读研究生”,接下来还有“国家励志奖学金”、“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实践竞赛二等奖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校三好学生”。应该说,这既是他本人的荣誉,也是母校的骄傲。在激动兴奋之余,我突然产生了一种想法:类似的优秀校友不就是学校最珍贵的教育资源吗?为什么只是随意用一张不大吸引学生注意的复印件来宣传?这张喜报应该有更重要的利用价值,这个优秀校友的荣誉应该让更多的学生关注,其正能量应该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传递。

  按照学校一般的传统习惯,每年高考后通常只关注当年高考的优秀生,一旦有考上名校的学生学校都会大张旗鼓地宣传一番,既有个人照又有师生的合照;一边拉起横额对外报喜,一边又是接受媒体采访。但对一些后来在非全国名校就读的优秀校友却很少关注,甚至即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没有产生应有的积极影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正面宣传的缺失或优质教育资源的浪费。

 事实上,在每一届毕业生中,都有部分学生都是后来居上而成为优秀校友的。每年学校都会收到一些大学寄来的喜报,但学校并没有充分发挥喜报的功能和影响。除了当时张贴出来以外,过一段时间以后就不了了之了。据我看,对于哪些后来居上的优秀校友,更应该成为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至少在励志方面可以传递学生需要的正能量。相对哪些当年可以直接进入名校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具有说服力和榜样的效应。因为他们付出的更多,更能展示自己的实力、潜力和良好的心态。所谓英雄莫论出处,只要你是个人才,终究能够出彩,是金子总会发光。

  站在学校的角度来说,至少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优秀校友所产生的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并加以利用:

 1.让这些优秀校友在优秀校友风采专栏上占用一席之地,享受当年考上全国名校的校友的“同等待遇”:

  在显著的地方及时更新宣传他们所获得的荣誉和励志的经历;因为榜样就是力量,榜样就是动力。让学生感受榜样的力量,心中有榜样,学习有榜样。让榜样成为自己的偶像,让偶像成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力量。

2.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优秀校友回母校作专场的励志演讲:

 利用每年的寒暑假提前预约让不同届别具有不同代表性的优秀校友回母校作专题演讲。让学弟学妹们亲自聆听优秀校友的感人故事,见证他们独特的个人风采与魅力,分享他们的学习(工作)成果与智慧。

3.邀请优秀校友介绍相关的大学专业学习情况以及就业方向:

 不少在校的高三学生对未来高校的录取专业、课程开设以及就业方向的了解甚少,个别甚至是一无所知,只是到了高考结束后要填报志愿时才临急抱佛脚,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学校在这方面能提前邀请历届优秀校友(或一般的大学在读校友)回来给在校高三的学弟学妹们开系列的专场介绍会,效果就完全不同了。因为他们最了解情况,所以也最有发言权和最具说服力。

4.把历届优秀校友的典型事迹变成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应该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应该源于学生并且服务学生,而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包括国内外)优秀校友的典型事迹正好能满足这一要求。如果把他们的典型事迹编进校本课程,让每个学生手头上都有一本读本,并作为班会课的必修课之一。那么,这些校友无形中就成了每个学弟学妹的学习榜样,同时也是一种无形的推动力量。特别在对每一届新生进行校史教育时,更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的教育功能。

5.认真管理好历届优秀校友的相关信息:学校可以考虑安排一位老师专门负责优秀校友的信息管理,每年定期联系他们、收集、跟踪并及时更新他们的信息,定期在“优秀校友风采墙”上更新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或最新的业绩,这无论对他们还是在校的学弟、学妹们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