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学策略对话学习策略教育 |
分类: 教学随笔 |
1.课前给学生时间与空间与教科书对话--预习:课前预习是学生与教科书对话的重要途径,所谓对话就是阅读与理解,阅读与感悟,阅读与发现。在对话中划出主干知识点,圈出重点,记下疑点。通过与教科书对话,主动解决自己应知应会的问题。例如,凡是属于“是什么”这类问题,学生基本上都是可以在与教科书对话中解决的问题。老师的作用就是指导学生一些重要的对话技巧以及在对话中如何有效做笔记。
2.课中给学生时间与空间与伙伴们对话--合作、交流与分享:如果学生在课前已经与教科书对过话,那么无形中就为学生在课中与伙伴们对话提供了基础条件。学生在课中的对话实际上就是与同伴合作、探究、交流与分享,为此,老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有效的合作。当然,合作性的探究任务必须是有探究价值的,而不是随意的、没有具体目标的合作。合作的前提是学生个体已经与有待探究的问题对过话,然后把对话中有障碍的问题拿出来共同探究,让学生在小组这个学习共同体中共享资源,共享智慧,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进步。老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深入到学生中细心倾听他们的对话,并在必要时鼓励小组之间展开质疑性的对话,以便作出合理、客观的评价或发现有待进一步讨论或解释的问题。
3.课后给学生时间与空间与自己对话--反思:由于学生个体的各种能力差异,加上课中的时间毕竟有限,所以课后必须给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对话--学后反思。老师的作用就是对学生进行导思(反思),为学生指明自我反思的方向并列出具体的反思项目(如:从知识方面、学习技能、策略等方面),并提出今后改进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