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朴实无华ztj
朴实无华ztj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073
  • 关注人气:58,09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把常规课上成了应试指导课

(2014-12-12 06:54:47)
标签:

常规课

应试课

教学思想

误区

反思

分类: 教学随笔
  最近听了一节高二理科班的历史课,这是一节正常的新授课。正常情况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按照新课标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来设计,但授课老师考虑到面对的是理科生,以后不需要在高考中考文综,只需要按照学业水平考试要求来上课就可以了。结果直奔学业水平考点与考分,把课本内容直接与考题考分挂钩,把正常的学习过程变成了考情分析与考点练习的过程,把正常的新授课变成了学业水平考试的应试指导课。好像学生学习历史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历史科学业水平考试,除此以外,就别无所求了。在这种单纯为了应试的功利思想指导下,结果老师就变成了学业水平考试的辅导老师,学生就变成了准备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的考生(据了解,不同学科但有同样指导思想的老师还不止个别)。(当然,无可否认的是:从应试这个角度来看,授课老师无论对学业水平考试还是高考都研究得比较到位,特别是对常考点更是了如指掌,如数家珍,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这样的教学指导思想与教学定位显然是有悖于新课标要求的,对于学生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学习上的误导。如果在复习课中,聚焦考点,研究考情倒是无可厚非的。但在新授课中提前搞应试这一套就有点走过头了。作为老师,在处理教材上首先要对照新课标的要求,在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适当整合,而不应该把学生直接引导到应试的误区去。对于老师来说,要让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基本的史实,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运用正确的观点去看历史问题,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历史课中学会总结经验或吸取教训,学会比较与判断,学会借鉴与反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与判断问题比单纯的知识传授和应试指导显得更为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