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游记
(2024-05-04 09:22:44)
标签:
红旗渠艰苦创业青年洞纪念馆 |
分类: 游记 |
我们是从红旗渠的“分水苑”开始参观的。渠身盘绕在太行山的半山腰悬崖之上,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渠偃行走,忽而有推小车的雕塑,忽而有“踏遍青山”的标注牌,上面写着“工程未动,测量先行”的内容,赞美测量人员的艰辛。经红旗渠峡谷体验区、创业洞、老虎崖、神工铺 到“青年洞”,可以说这一段是最秀丽的旅游景区。所谓的“洞”就是人工凿出一个洞穴让渠水穿过。 “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此段山地势险恶,石质坚硬,依靠断壁而凿。其纵坡为1/5000,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立陡奇涯。设计流量23立方米/秒。洞穴从巍峨雄险的山体贯穿而过,工程最为艰难。该工程动工于1960年2月,当年十月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总干渠被迫停工。为早日将漳河水引入林县,建渠干部群众提出“宁愿苦战不愿苦熬”。从村民中抽调了300名青年壮劳力组成了突击队,坚持继续施工。当时每人每天只有六两粮食,为了填饱肚子,就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在工地上。那时机械很缺乏。全凭着民工们的血肉之躯与坚硬的岩石抗衡,以一锤一钎、一锹一镐艰难地开凿。智慧的林县人民想了很多的土办法,创造了 “连环炮”“三角炮”“瓦缸窑炮”等爆破方法,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终日挖山不止。使挖山进度由每日0.3米提高到日两米多。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终于在1961年7月15日将洞穴打通。洞穴长616米,高5米,宽6.2米,挖土石方19400立方米,总投工13万个。取得了十分震撼的劳动业绩。因是青年突击队开挖的洞穴,为纪念青年们的艰苦创业精神,所以命名为“青年洞”。
红旗渠的开挖背景是国家处在自然灾害和着经济困难时期。建国十年多,国家底子薄,没有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全靠手工和土法爆破、土法测量,可想当时民工们是在如何恶劣的条件下艰苦作业?那是个建立社会主义新思想的年代。真正地见证了林县人民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不忘党恩,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也许没有国家的工资报酬,很可能什么补助都没有,得到的是生产队给予记工分。却自觉自愿地服从服务于大局。以无比的英雄气概和高昂的劳动激情书写了艰苦创业的壮丽篇章,为林县的水利建设献心献身。更反映了新社会建立的新的生产关系有力地推动着新的生产力的发展。为世世代代的林县人民的生活用水、农业灌溉带来了永远的利益。苦在当时,利在千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