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忆里棉花到棉布的工序

(2024-04-04 10:30:00)
标签:

棉花

棉布

纺花车

织布机

智慧密码

      记忆里棉花到棉布的工序

   . 引言

    从小生活在农村,曾多次看到过从棉花到织出棉布的每个工序,凭借悟性,可以将每道工序连接起来。人们常说,没有吃过猪肉还没有见过猪走吗?我这时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含义。我才真是一个只见过猪走的人,并没有亲历从棉花到棉布的每道工序。对于现代人来说虽没有现实意义,但对于历史来讲也能给后人留下此过程中劳动人民的智慧密码。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璀璨文化文明史。中国古代时期就发明出来了纺花车。最早是在我国的公元121年(东汉时)出现的。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使用手摇纺车纺纱。到战国时期,纺纱已经利用杠杆原理,以脚踏连杆带动棕框完成手工纺纱。到了宋代,已经发明了30多个锭子的水力大纺车。中国古代纺纱工具又分为手摇纺车,脚踏纺车,大纺车等几种类型。南北朝时《木兰辞》中就有花木兰“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问机杼声,唯闻女叹息”的纺织描述。自古以来纺纱织布是中国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的产物,是农民重要的生产生活用具。我从小长大的家乡临漳县域内使用的纺车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也无从考证,但纺车、织布机在农村确实有着很长的历史和广泛的使用。

  农民种棉花,从种到收要经过六、七个月的时间。其中对棉花管理的辛苦自不必赘叙。棉花收摘到家还要经过晾晒,再去脱籽。

  从生产出的棉花到手工织成棉布,中间汇聚了农村家庭妇女少难熬的等待和精心的策划,在他们独具匠心的运作下,由一朵朵雪白的籽棉演变成白布、条状布、方格子布、四扇综zeng织出的缇花布等,无不彰显着农村妇女的智慧和纺织文化的底蕴色彩。除了精心、匠心和缜密,更多的是那份传承和发扬,一次次把这些纺织文化的密码代代相传,为劳苦大众带来生活的满足和幸福。从种棉花到织成布所蕴涵的复杂劳作,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民间的纺织文化,这也应该叫做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棉花脱籽后经过弹棉花的机器加工使棉花纤维变得很蓬松,一朵朵的棉花会形成一个整体,纺线时棉线不容易断开。用棉线才能织成棉布。从棉线到棉布还要经过很多复杂的工序流程。

   .纺纱

  从很蓬松的棉花开始,农村的妇女们就开始了棉线到棉布的进程。冬季里是农民的休閑季节,晚上在油灯下,放下忙了一天的劳累,拿一根高粱桔杆的尖端部位,俗称隔档尖,将弹好的棉花拽一小块抻出薄薄的一长条摊在光滑的面板上,再将隔档尖放在棉花上,左手攥住隔档尖,右手那么一搓就会将蓬松的棉花搓成为一条长长的花橛子,以备纺线用。这是我小时候晚上帮娘干过的活。

  棉花用纺花车子才能放出棉纱。

  纺花车子是个木制的物件。主要有车梁、锭子、弦绳带翅翎子的转轮和摇柄等转轮是由轮架底座、轮轴和翅翎子组成。轮轴上分两排装有24根翎子,也就是说每排12根,翎子间相互以30度角张开,两排之间每根翎子斜对着装。翎子约35公分长,一寸宽,一公分厚、形成的车轮直径大约有七十公分。需要用软绳子在车翎子顶端相互攀起来,形成网状结构,才能挂上弦绳。横梁约有八、九十公分长。横车梁的一端链接着翅翎子轮架的底座。另一端链接短横挡头。挡头上装两个竖短板,用作固定铁锭子。弦绳是闭合圈状,一端挂在錠轱辘上,一端绕在翅翎子的网上,手摇摇柄转大轮,弦绳带动铁锭子旋转,用棉花捻线缠在铁锭子上,左手攥住花橛子,右手摇转纺车,顺着锭子旋转的速度,左手不断地拉长、抬起,将花橛子在左手里抽出细棉线来。正摇抽线,倒摇棉线缠绕在锭子上,棉线逐渐增多,就成了纺锤形的线穗子。农村的绝大多数妇女就是用这一手工技艺,使棉花演化成棉线的。这一技艺我没有学会。

   . 拐线 浆线

  线拐子  这是一个从棉线上到织布机前的过渡构件。它是用直径约3公分粗的秋麻杆子做成的。一根长约五十五、六公分的竖棍,两端刻上凹槽,凹槽内装入上下成90度角的两根横棍并用绳索固定住,两端的横棍长约三十五、六公分。这里利用了秋麻杆子的轻便,拐起线子来不至于让胳膊感到累。也有用木棍子经过打磨做成的。

  纺车上脱下来的线穗子,用一根废旧锭子穿起来,右手执旧锭子,左手拿线拐子,将棉线缠绕在线拐子上,棉线就变成了圈状的一支线。这样才能在线上挂浆,为浆线做准备。小时候经常帮着拐线子。

  浆干椽  浆干椽就是一根圆木头棍子,直径约有十五、六公分棉线用白面汤挂浆再穿在浆干椽上在太阳底下晒。一端用绳子把浆干椽牢牢地绑在树上,另一端用杈架起来。要使棉线一根一根分离的利利索索,就得要不断地摆弄。把挂浆的棉线用小擀面杖或棒槌放进一支线圈里用手不断地去抨击。为防止棉线的缩水,在快干的前夕,将一支线子用小擀仗不时地拧、拉,时或用一条腿跪进棉线圈里,双手抓住整个一支线子向下坠,用身体的重量向下拽棉线,让缩水的棉线拉到应有的长度。总之,将挂浆的棉线摆弄得直至达到要求。到把棉线晒干,大约要耗时一天。浆线子的目的是让做为经线的线有硬度、有韧性在织布机上拉抻时线不易拉断,有利于穿梭织布。这一过程只见过大人做。

   . 络线 经线

  风筝子  浆好的一支线圈要架在风筝子上。这是木制物件。用两条宽约五、六公分,厚约一公分五的扁方木条中间钉在一起,可以让它张开90度成正方形。顶端打几个眼,插入如筷子粗细的棍,以支撑架起来的线圈。风筝子中间向下有一条腿,可以插入中间带有空洞的小方板凳上,利于风筝子的旋转。

  络子 搅桩子  把浆好的棉线通过风筝子将线绕在络子上。络子是由上下两个十字架链接四根竖棍做成的一个小型的木质架子。十字架的中间有圆孔,用做往搅桩子的铁棍上穿,能滚动着缠线。搅桩子是用一大块硬质木头装上一个弯成90度角的铁棍,将络子穿上,摇动络子缠棉线。

  经布杆子  一根带有多个铁圈的竹竿。把经布杆子架绑在一把椅子上,将络好线子的络子放在经布杆子底下,一根根棉线穿过经布杆子上的铁圈,人牵拉着棉线走叫做经线。

  橛子  经线时要根据挂浆经线的多少,能织多少布需要在地上砸多少橛子,都是经布人精心计算出来的。所以橛子也是不可少的构件。两端两个橛子的距离,大约一个来回是一丈布或者再多一点。如果是织白布,那就络十个络子,每走一遭,就是十根线,每四十根叫一帖,假如要织十二帖半的布幅,那就要走够这五百根的经线。所以在经线时,每够四十根,就要用一根绳子攀起来,直至够五百根。如果是织花布,或提花布,那就算的更复杂。每走一遭,还要用手将线子操成绞,备织布时用。在末端一个橛子上用锅底黑抹上记号,以便织布时知道织啦多少布。经完线后,要把所有的线缠成一个大线团,再进入下一个程序。小时候经常帮着挂橛子。

    .熨布 闯熨杼    

  把作为经线捲做一团的线团一根根创入熨布杼中,熨布杼比较稀,有利于将卷做一团的线子疏展开来,拉平整再卷入织布机的枡(sheng)花子上。这就是熨布的过程。为防止织布线的走斜或不平整,在捲枡花子时,不时地垫加隔档尖用以矫正平面。线团要放在一个拖把上,拖把就是用一个带有树杈的Y字形木头制成,在Y字的底部安一个木头橛子用以挂线,用较重的物件压住,拉出距织布机的一段距离,将线子绕在拖把一端的橛子上。慢慢用刷子刷线缕,挪动熨杼前行,熨平整的线就可以卷在枡花子上了。直至将线团子熨完。

   . 掏综  绑机  闯织布杼  

  枡花子上的线要经过掏综、闯杼。 综有前后之分,一根根的经线要穿入综线中叫掏综。小时候经常帮大人干这个活,坐在综的后边一根一根的递线。作用是在织布机上可上下提线。使经线交叉后以利于梭的穿行。这些工序进行完就该把枡花子放在织布机最后边有凹槽的架子上了。之后按照该行进的路径在织布机上放好后,就要把织布杼放入机框内,平放在织布机上,开始把一根根线闯入很密的织布杼内。织布杼在机框内用辖杼板卡住,闯好织布杼后,将机框牢牢卡住织布杼,下一步就叫绑机了。把两扇综上边吊上小机楼,下边链上脚镫子;把机框上边吊上大机楼,下边链接拉杆、曲柄、滚轴;经线用一块带有朴穗的方巾接好要织布的经线卷入卷布轴上,拉紧经线成平整的平面,将所有的需绑牢的构件绑好,就可以开始织布了。我没有亲历过绑机,但能上织布机一脚一蹬地织过布。

    .织布梭、娄孚子  

  织布梭是长约二十多公分的菱形木质物件。一面是平面,一面是弧形,中空,内两端有固定小棍的洞眼,弧度中间向外有孔,用一根很纤细的小竹棍穿上娄孚子,娄孚子上的线可从孔里引出。娄孚子是用苇子的茎秆截取的约七、八公分长的段,因中间空,就可以套在锭子上,缠上线,装在织布梭内,供织布用。小时候帮着大人在纺车上打过娄孚子。用手操持装杼的机框和梭子,在脚镫子的配合下,机框内的织布杼使劲地克打着穿入经线内的纬线,绞线上下张开,梭子不断地来回穿插,一根一根的纬线就与经线交织成了棉布了。

   织布机装置的说明:

   1. 枡花子. 起着卷线的作用。2. 手放子.防止枡花子转动或放开让经线向前移动。3. 绞杖棍. 将经线分割成交叉状,以利于纬线的穿入。4. 综、和机架. 综是可以拉动经线升降的物件。机架也叫机楼,立在织布机的上方,中间还架着一个小机楼用做吊综,可以上下摇动。5. 机框. 就是固定织布杼的装置。 6. 杼.用竹篾子在一定的技术下排列成形状似梳子的物件,用来控制经线左右交叉并可磕打紧纬线的部件。7.脚踏板. 提线的综上头连着小机楼,下边连着脚踏板,用双脚不停地相继用力,前后综随着升降,达到完成经线交叉并形成梭穿的空间。8.滚轴  拐肘  拉杆.绑在机框上的装置,每用机框磕一次纬线,可以自动将机框拉向后方。9. 梭道.  是在脚踏板的上下用力时,综将经线上下提降出空间以利织梭带动纬线的穿插。10.卷布轴. 织出的布卷在卷布轴上。11. 撬机别. 每织出一段布,需要卷布移动。用撬机别撬动卷布轴转动,并止住卷布轴的转动。12. 坐机板.供织布人坐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