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琦故事系列之九
扶神宗即位
宋英宗继位后,勤于政事,宽厚仁慈,但身体一直不好未能亲政。康复后亲政三年,到治平三年(1066年)十一月又开始患病,宫中太医医治也不见效。到十二月,病情加重,说话都困难。监察御史里行刘庠上奏请英宗早立皇太子。韩琦面奏皇上道:“陛下圣体欠安,久不能临朝,朝野上下忧虑惶恐,应该早立太子,以安众心。”英宗倚在病榻之上,闻听韩琦奏言,点了点头。韩琦见皇上同意立太子,又看到皇上的病一天天加重,就急速命人召翰林学士承旨张方平进殿,准备起草诏书。
宋英宗与高皇后生了四子,长子赵仲针,后改名赵顼,赵顼聪慧,勤奋好学,英宗即位后被册封为颍王。
张方平进殿来到英宗病榻前,英宗口唇微动,喃喃说出数语,张方平听不出英宗说的什么意思,韩琦命人
拿来纸笔,英宗吃力地在纸上写下:“立大大王为太子。”
韩琦奏道:“立嫡以长,想圣意必属颍王,还请圣上写明。”英宗在上面又写了“颍王”二字。英宗写罢,不觉叹了一声,泪水盈眶。走出大殿,文彦博对韩琦说道:“看见皇上叹气了吗?人生至此,即使是父子也不能不动情啊!”韩琦说:“国事到了这一步,也就只好这样,这也是无可奈何!”当晚,张方平起草了立皇太子的制诰。
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十九日,是册立颍王赵顼为太子的日子,立储典在大庆殿举行,翰林学士承旨张方平为礼仪使,翰林学士王珪撰写册文。礼成之后韩琦与文彦博一起奉册到垂拱殿。英宗因病不能上朝,两人只有将册文交给閤(ge)门使,由内侍宦官领着到福宁殿奉呈病榻上的英宗。
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二十五日一大早,英宗皇后高氏传懿旨,急召韩琦进宫。韩琦猜想,英宗可能大限已到,命人知会太子赵顼到福宁殿外候旨,自己急忙赶往福宁殿。高皇后满脸泪水见到韩琦,说:“今日黎明时分,皇上已经升仙,请韩相公主持朝中大事。”此时,太子赵顼和文彦博、曾公亮、欧阳修、赵概等大臣陆续赶到。韩琦高声说道:“着翰林学士张方平选读皇帝遗诏,请太子接诏,继皇帝位。”
宋英宗年仅34岁,在位四年。
赵顼即皇帝位,是为宋神宗,诏告中外,大赦天下,以次年改元为熙宁元年,下诏尊曹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高氏为皇太后,册立元妃向氏为皇后。
宋神宗即位,照惯例任命韩琦为英宗的山陵使,在河南府永安县(河南巩义市)皇陵为英宗督选陵寝。宋神宗对韩琦礼遇有加。加封韩琦为司空兼侍中,仍领昭文相;赐推忠协谋同德守正亮节佐理翊戴功臣。司空侍中本来已是宋代品位极高的荣誉加衔,同时加授更是达到极品,自宋开国以来也是罕见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