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放养猪的感受
(2024-01-24 07:52:04)
在我们家庭生活和肉菜市场中,对猪的认识是家喻户暁的,牠可以提供给我们美味食材。在小时候,父亲曾对猪全身部位作过精僻的解释:"闻,听,舔,踢,摇,心,肝,肚,肺,腰,全身骨头,共十一肴",这个顺囗溜,把猪作为食材的分析很专业。
人们对猪的认识,普遍有些偏见,说牠脏,说牠笨,说牠懒,一些人常对一些反应墁的,叫"猪头猪脑","猪一样笨"。但是,如果你真正了解猪的习性,你会明白猪是非常聪明可爱的动物,嗅觉灵敏,反应迅速,爱清洁,听指挥,合群,是家畜生中最能自力的动物。
五十年前,在那个时期,广大干部下放农村劳动锻炼,偶然的机会,在一个夏天,笔者坐了五天五夜的绿皮火车,再辗转长途客运汽车,到达黒龙江省肇东地区安达县一个叫祝三乡的村子去探亲,真正领略了南北差异和城乡差异,一切对于我都是新鲜的感觉。据和当地村民交谈得知,他们的前辈大多是闯关东的山东人,为了生计,不远千里,来到这片黑土地,住在用双手打成的泥砖,蓋成具有东北特色的"干打垒"低矮平房,休养生息。
而我对这个安达农村最感新奇的是当地村民养猪的方式不同于关内农村。
众所周知,农村是自立更生的群体,全靠面向黃土背向天的辛勤劳动,得到粮食,同时还要搞些家庭副业,养鸡下蛋,养猪吃肉。
关内农村养猪,一般都是圈养,在固定的棚房中,以供应鉰料去养猪,而我看到东北安达地区养猪是各户集中群体放养,由专职"猪倌"帶上猎犬到大田及荒野去放养。
猪倌放养的场景非常有特色,每天清晨,猪倌在村中大声吆喝几声,各家各户的猪圈养的猪,会自觉兴奋地跨出猪圈,迫不及待地在村中集聚,猪倌会集中点数后,才帶猪群到村外觅食。如果是农户新买的小猪,猪倌会套上绳子牵住牠跟随猪群一起行动,用不了三天,这新买的猪也就合群了。猪倌的薪酬和粮食供应,由生产队按一等劳动力待遇供给。而油的供应,则由各户人家在宰猪时,会送一点猪板油给猪倌,
猪倌这个活,一般大男人是不去干的,都是未成年的青少年或独居的男人去干。猪群会在收割完毕的庒稼地里,用坚厚又嗅觉灵敏的鼻子去翻刨农地,找到些漏收的玉米,土豆和菜根,一天的不断翻刨,总算会填飽肚子,这些放养猪群,以村为单位,各村放养的猪群也不会搞混,因为还有狗值勤巡逻,发现有的猪离群,狗会及时把牠们赶回自家的猪群。
待到太阳快落山时,猪群在猪倌指挥下会回村,在回到村头时,这些猪都会各回各农户自己的猪圈,年轻力壮的猪会自动爬进自家的猪窩,太肥的大猪或小猪,会立在自己猪柵前发出叫声,催主人开猪圈门。因为主人在猪圈内已为牠们准备了热腾腾的晩。这就是关外农村养猪的方法,每天供应丰滿猪食一顿,白天由猪自己在野外寻食。不但训练了猪觅食能力,还锻练了猪的肌肉。
亲身看到这段鲜为人知的放养猪经历,也是科学放养的创新,让猪回归大自然,提高养猪质量。我虽是专业的橡胶人,以前只知道放牛,放羊,但是从关外人放养猪的方法,从中也学到不少放牧知识。这段难忘经历,回味无穷。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