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从小的时候,在家庭的熏陶和"胡萝卜加大棒子"侍候下,身不由己与书成了伙伴,"百家姓","千字文",直至一些唐诗宋词,尽管不得其解,但都能熟读如流。在我读中学的时候,逐渐接触一些外国文学如:海明威作的"老人与海",以及"世说新语",还有通俗易懂的高尔基的作品,如海燕,母亲,童年,我的大学,等等,对我的心灵,理想,精神生活,都有很大的陶冶。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苏联无产阶级作家,布尔什维克战士,尼古垃,奧斯特洛夫斯基在1933年撰写的一部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描写的保尔,柯察金,就是我心中偶象。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最经典的名句就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黙默工作而悔恨,这样在临死的时候就会问心无愧地说:我把一生都贡献给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为无产阶级革命而奋斗,"保尔,柯察金的原型就是奥斯特洛夫斯基本人。
读完这本书,就等于上了一课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教育课,保尔,柯察金,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演译了伟大出自平凡的哲理。
余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正是国家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年代,要在一穷二白的势态下,绘出最美的画巻,尤其是从事的胶乳工业,在七十年前是处于创办阶段,需要当时参与的有志青年,用青春和汗水去铸造新中国的胶乳工业。在美丽的五羊城去实现这一壮丽的事业。
在1955年,一批来自东北及山东青岛的青年,在广州市河南区工业大道,凤凰新村旁,安营扎寨,日夜奋战,研发出新中国第一批各种胶乳制品,从此填补了国内胶乳制品的空白,滿足气象部门,特种单位和医疗部门及计划生育用品的需要。巨大的探空气球,升在祖国的蓝天,66型丁基手套为子弟兵保驾护航,筆者研发的核防护防氚手套,更为我国核工业防护作出很大贡献而载入史册。
那个时代的胶乳人,怀着一颗爱囯之心,把青春全勏奉献给祖国。工作之余,组织青年突击队,参与修建黄泥路工业大道,参与运送工厂垃圾去远处的垃圾场,参与广州市团委组织的植树造林青年突击队,响应市委号召组织伐木队奔赴粤北阳山深山老林伐木运回广州支援基本建设,更令人感动的是,胶乳人为因公负伤需要急救的钢铁战士献血献皮!这是高尚的共产主义救死扶伤的的表现。
在那火红的年代,没有把金钱作座标,日以继夜的苦干从不计报酬,没有加班费一说,在高产,优质,高工效的感召下,胶乳人自发掀起,比,学,赶,帮热潮,胸中怀着祖国,加速去超额完成生产任务。
在那热情奔放的年代,所有年轻人都有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爱国之心,只要祖国需要,再难再艰苦也能乐观地去做好。
回首往事,六十多年过去了,胶乳人就像三叶橡胶树流淌胶乳奉献给人类那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当年风华正茂的胶乳青年,如今已是耄耋老人,但是青年突击队的精神永存!爱国之心永远铭刻在胶乳人心中。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无私奉献的理念和行动,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脫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