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闪光的那个年代
(2023-10-20 07:43:12)
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年头,也就是1953年到1957年,是新中国经济发展起歩的时期,国家集中主要力量去完成既定的156项建设项目为中心,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其中包含橡胶工业和兴办胶乳工业。我和一帮年青人有幸參与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当中。我们这帮人,相当一部份是未成年的孩子,本文作者橡胶老兵我当时才十六岁,就进了由国家及橡胶厂联合举办的半工半读橡胶工艺高等技术学习班,毕业后由国家分配到全国各地组建中央部属国营橡胶厂,从国营第一橡胶厂[在黒龙江桦林],国营第二橡胶厂[青島],按顺序一直排到国营第十一橡胶厂。其中国营第十一橡胶厂是唯一的胶乳制品厂,也是开发创建新中国胶乳工业的开始,意义重大,尤其是对我国气象部门每天早七点,晩七点在全国各气象站施放胶乳制造的探空气球和测风气球,更是重要保障。为此,国家决定以最快速度建成国营广州第十一橡胶厂,人员由全国各地橡胶厂抽调,当时以国营青岛第二橡胶总厂抽调的人员最多。大家都以国家需要为重,服从分配。当时国营第二橡胶总厂共抽调十七名职工支援国营广州第十一橡胶厂的组建。
记得我们出发南下广州那天,是1955年12月1日傍晚,在青岛市滄囗火车站出发,我们背着背包行李,列队和前来欢送的领导及职工和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惺惺相惜,握手道别,那场面催人泪下。曾记否?孔子曰;'父毌在,不远游。"而这帮孩子竟要到千里以外的南方独立生活,怎么不叫家人牵肠挂肚?
有情的火车汽笛,吹响了开拔的进军号,送行的亲人们紧紧拉住即将远离的孩子的背包,难舍难分,眼泪打湿了送别的亲友,连车站的工作人员目睹此景也红了眼框,这是一帮涉事未深的孩子啊!这一别不知何时再团聚。
开车的时间快到了,我想以歌声回谢亲友们的送别之情,脑海中想起了由苏联作曲家索洛维约夫,谢多伊作曲,由诗人丘尔康作词的苏联名歌,"海港之夜",这首歌在惜别之时,最能表达心中的乡愁,于是我带头引吭高歌;"唱吧!朋友们!今天要航行,航行在茫茫的大海洋,再见吧亲爱的大诚,今天就要航行在海上,当天刚发亮,在船的甲板上,那蓝色的头巾在飘扬......"大家一起在月台上放声高歌,那场面难以文字去表述。
绿皮火车以每小时六十公里速度前进,要五天五夜才能把我们送到南方省城广州白云火车站,忘却了旅途的劳累,因为我们有一颗报效祖国,建设祖国的红心!
光阴似箭,月如梭,转眼近七十年过去了,当初未成年的橡胶小兵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橡胶老兵了,七十年的橡胶人生路初衷不改,至今还在走下去,为祖国母亲尽孝,这条橡胶人生路是走对了,看到祖国各地橡胶和胶乳工业的蓬勃发展,感到非常幸慰和自豪。
回忆那青春闪光的年代,实现了橡胶人为祖国默默奉献的价值。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