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3年10月15日,是我一生难忘的日子。是我踏上橡胶之路七十周年。人生几何,生命有限,能把国家分配的橡胶专业岗位,锲而不舍干一辈子,报效祖国母亲,为新中国的橡胶事业增光添彩,这是多么快慰和自豪!橡胶老兵誓把有限生命奉献给无限的橡胶亊业!为民用和特殊工业继续作出更大的贡献。过去作出的成绩权当激励和促进。争取为祖国橡胶事业干到一百岁!
回忆1953年秋,当时青島团市委,奉上级指示,为第一个五年计划培养橡胶技术人才,在市内动员有志从事橡胶工作的初中或高中毕业生,到全国规模最大的国营青岛第二橡胶总进行专业对囗培训,实行帶薪半工半读学徒制。共招收360人,对于"橡胶",当时很好奇,就去青島团市委去调査了解,并听取对国营青岛第二橡胶总厂的介绍,并决定报名,当时才十六岁,是报名人员最小的一个。经过体格检查合格后,接到通知,于1953年10月16日下午在青岛市四方体育场集中点名报到,前往滄囗区滄台路七号,地名叫"下街"的国营第二橡胶总厂。家人为我打起行李背包,送到四方体育场,看到早已有十辆大卡车在等着我们。亲人们的送别,第一次离家,难免有些依依不捨,记得泾过一个多小时的路程,车队终于开进了由武装守卫的化工部国营青岛第二橡胶总厂,虽说是工厂,但其厂前行政办公区很大,还有球场,并且有栏杆把生产区与办公行政区分开,不是工人或管理人员是进不去的,因为工厂生产的普通轮胎和管帶之外,还有特殊车间生产一些特殊产品。
我们这批三百多名学员,被安排在工厂对面的下街橡胶学习班,有专职教育科老师给我们上化学及橡胶工艺专业课程,每周三天学习,三天被分配各车间班组跟班劳动,并有师傅对口帮教,我由于年纪太小,未成年,被分配到工厂试验室,学习简单的进厂原料取样分析,如水分,灰分,细度等,并拜正式化验员为师,帮他们洗瓶子,刷试管,打下手,由于我写字比较工整,所以经常帮他们写试验报告,从中学到不少橡胶方面的技朮。
我们这批技术学徒,经过半工半读的三年培训,堪称是橡胶黃埔军校的学员,经专家老师精心理论培养和车间师傅们的手把手实践帮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日后都成了橡胶高级技术人才,分赴全国各地,担负兴建新中国橡胶事业的使命。
当时的生活条件很艰苦,工厂一下子来了三百多号人,工厂一时没有那么多宿舍,所以把我们安排在远离工厂十多里外的农村,借用老乡的草屋,建炕居住,记得那农村叫南岭和棗园。男生住南岭,女生住棗园,每天下班后都要结伴而行,以防野兽,那时每人都备有一个三节手电筒,一来照路,二来可以在荒山野岭互相联系,以防走失。
回忆起七十年前走上橡胶之路,风风雨雨,但滿有情趣,一颗火热的报国之心在激励橡胶人,牢记強胶之使命,在默默奉献!热爱橡胶,并把其作为终生的追求目标。七十年的橡胶人生路,向祖国母亲交出一份答卷:为
振兴中国橡胶事业,奋斗到最后一息!
是党的光辉照亮我漫谩橡胶人生路,难忘的1953年10月16日,是我走上橡胶人生路的开始,要永远珍借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