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夏情怀
(2023-08-24 07:10:27)
一年一度的七,八月,正是我国南方骄阳似火的季节,城里人有条件者都在空调房工作或作息,条件差些的,可以在阴涼处摇扇降溫。可我们的农民兄弟,在这两个月內,正是最忙碌的季节,辛苦了上半年,从春耕犂耙整地,播种插秧,到中耕除草,再到施肥,除虫,田管,照看禾苗抽穂扬花,灌浆结,这一套农作都在烈日或雨中进行的,农民的希望全寄望在夏收夏种这一环节。
城里人在吃着大米饭的时候,是否能感受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寓意呢?笔者在幼年时,常常聆听母亲讲一米度三关的故事,其苦口婆心的教诲就是要对农民兄弟劳动价徝的珍惜和尊重。城里人在吃着大米飯的时候,是否知道农民兄弟为了收获在顶着骄阳似火或寒风冽冽去战天斗地呢?从犁耙整地到育秧田管,这全流程我们可敬可爱的农民兄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即使是现代化的今天,也要看老天的脸色。时代在进步,农业技术也在发展,现在农村的劳作,逐步由机耕,机管,机种,机收去完成。无人机的应用更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我国粮食生产年年丰收,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而在上世记六十年代的南方农村夏收夏种的情景则别有一番回味。农民兄弟为了抢时间,在淩晨四时放水瓘田,并赶牛下田,先耕后耙,再用木杆把田泥压平,方便下一劳作插秧。劳动大军在双夏季节,不失时机地既要收又要仲,在同步进行,劳动強度非常大,吃飯和学语录及唱红歌都在田间进行,虽然累些,但情绪很高。犂耙田技术性很強,既要把田耙烂又要耙平,一般都是老农去担当。而插秧则非年轻人莫属,尤其是年轻妇女,因为插秧要长时间低头弯腰,男性或上了年纪的人是挨不了的。按四乘六的插秧规格,插得快的能手,十二小时可插一亩五分田,慢的也只有插三几分田。担秧苗运输者则多是年轻力壮的小伙担当。夏种插秧要赶季节,一定要在赶在处暑前完成,超过处暑季节,插秧就无价值了。这就是农业的奥密。
在夏种同时,夏收也在同步进行,有的地区是先收后种,分秒必争,夏收的现场更是一道风景线,人们手舞闪光的弯镰,把稻杆割下整齐地放成一排排,给打禾取粒的下一工序作好准备,而打禾的劳作首先要担来一个巨大的木桶,并要在上方围上竹席,以防稻谷喷出,在打禾木桶内还要安上打禾用的小木梯,禾把经人手打在禾梯上,稻粒就纷纷落在禾桶内,完成了脫粒工作。在广阔的待收割稻田中,一个个打禾桶,在移动着,极目望去,好像是稻田的海洋中的小船在竞渡,煞是好看。
再就是收与晒的关键,过去沒有机械自动烘干设备,全靠在露天晒谷场上完成,众所周知,盛夏的阵雨瞬息万变,本来好好的大晴天,突然来一阵雨,措手不及,稻谷全湿了,前功尽弃。所以说看护晒谷场,观察天气也是技朮活,都由有经验的老农去担任晒谷员,一遇天气要变,立即鸣锣示警,呼唤人们来抢盖,这晒谷员也不好当,有时看天色有变鸣锣示警后,众人赶来,又平安无事,有时会惹得人们的怨声。
农民一年收成看双夏,年复一年,代代相传。在我们端起饭碗的时刻,应当感谢农民兄弟的辛勤劳动和他们的奉献,全民各行各业都要支援"双夏",为丰衣足食而作贡献!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